黑颈鹤是著名的珍稀鹤类,也是唯一终生生活在高原的鹤类。每年冬季,黑颈鹤都会从青藏高原的繁殖地出发,前往云贵高原越冬栖息。在云南,目前黑颈鹤已完成南迁之旅,进入稳定的越冬期。
早上6点钟,在云南会泽县的大桥乡,来越冬的黑颈鹤群已经开始苏醒了,发出连续而尖锐的啼叫声。
在距离鹤群一百多米的地方,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伍和启正在统计鹤群数量。今年观测最大的发现,就是来自不同地方的黑颈鹤和灰鹤能在一起栖息,而且没有发生打斗,相处融洽。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伍和启:两种鹤共存的现象,在云贵高原上现在已经很少了。在绝大多数云南的鹤的越冬地,都是以黑颈鹤为主。灰鹤在某一些保护区会有一些,但群体的规模不会像几百只这么大。
据介绍,找到鹤群的夜晚栖息地,观察群体离开的规律,就能相对准确地记录种群数量。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伍和启:通过夜栖地的计数,可以相对准确地统计下来鹤的种群数量。基本上是灰鹤提前离开,灰鹤离开夜栖地的时间要早一些,然后才是黑颈鹤离开。
经过统计,今年在会泽保护区栖息的鹤类总数为1716只,比去年增加了234只。黑颈鹤数量比去年的1332只略有减少,但灰鹤数量大幅度上升。
大山包越冬黑颈鹤数量创新高
除了会泽,黑颈鹤在云南还有一处规模更大的栖息地,那就是昭通的大山包。据统计,今年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创下历年最高纪录,科研人员也通过卫星跟踪器对其中的两只黑颈鹤的迁徙之路进行了科学监测。
大山包除了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还是鹤群迁飞到云贵高原的重要中转站。今年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最多时达到了2260只,经过分流,现在仍然有1926只。为科学监测黑颈鹤的迁徙路线,2022年3月,保护区科研人员对两只黑颈鹤安装了能够记录经度、纬度、飞行高度、速度等数据的跟踪器,其中编号为T128的卫星跟踪器连续工作了八个多月。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 吴太平:这只黑颈鹤去年的时候到了繁殖地若尔盖,今年又从若尔盖飞回到大山包。
在云南,越冬栖息的黑颈鹤主要是来自四川若尔盖的东部种群和来自青海隆宝滩的中部种群。监测显示,在连续17年中,黑颈鹤的迁徙路线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若尔盖飞到大山包和会泽,迁徙路线在800公里左右,成年黑颈鹤的迁徙时间约5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黑颈鹤南迁期间,气候持续温暖,让黑颈鹤的迁徙不像往年那样“行色匆匆”,从2022年11月初起,到今年1月中旬,鹤群才完成迁徙,数量也稳定了下来。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负责人 赵子蛟:监测过程中还发现很罕见的情况,就是两只成年鹤带着三只小鹤,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说明黑颈鹤种群是逐渐在增长。
改善栖息环境 确保鹤类平稳越冬
为了更好地保障鹤类平稳越冬,保护区通过湖泊扩容,修复湿地、草甸,以及修建人工鸟岛等措施,使得鹤群的栖息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让远道而来的鹤群能够不愁吃喝,安心栖息,确保种群繁衍。
在会泽国家级黑颈鹤保护区大桥片区,今年有个很大的变化,就是鹤群栖息的湖泊“扩容”了。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伍和启:去年这一片基本上都是裸露出来的农田,明显可以看到今年的水位抬升很显著,明水面扩大了,夜栖地从靠近水面的地方往上移了。
专家介绍,黑颈鹤晚上是站着睡觉的,所以夜栖地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现在水面增加了,有了水的阻隔,可以阻止其他动物接近,鹤群就能“抱团取暖”了。2022年,会泽鹤管局建设了2100亩黑颈鹤栖息湿地,使得原来的季节性湿地变成了永久性湿地。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局长 肖良开:建设了科研工作站、视频监测和电子围栏等监测设施,建设了黑颈鹤食物源科研基地,又以社区共建的方式,种植了5万亩高产燕麦,建设了一个让黑颈鹤“吃得饱”的食物源环境。
在大山包,整个保护区刚刚通过验收了4000亩湿地、草甸修复项目。从2017年到2022年,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湿地、草甸面积新增了3万亩。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 吴太平:以前这些地块都是裸地,现在经过我们草原生态修复之后,都长起草来了,而且覆盖度已经达到了70%以上,这些草都是黑颈鹤非常喜欢吃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