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6日从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为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我国启动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通过四年集中防治,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2月16日拍摄的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摄
专项防治工作重点行动任务包括,开展互花米草调查,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明确互花米草治理任务,重点在长江三角洲沿海省份、山东和福建开展攻坚战;加强互花米草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网络,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加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区域防控,到今年6月底前,建立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制度与工作机制;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制定《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指导各地精准治理;完善互花米草防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等。
2月16日,参会人员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了解互花米草除治情况。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摄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国家林草局于福建宁德主持召开,会议交流了互花米草防治经验,部署互花米草防治工作。
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自1979年引入中国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据初步摸底,全国互花米草面积约6.8万公顷,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山东等省份有大面积分布。
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附近滩涂在除治互花米草后,种上了红树林并开展滩涂养殖(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治理;无人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防治工作会议责任编辑:
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