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国内综合 正文

孤独症日:这些“信号”家长需注意

字体:
—2023—
04/01
16:07:39
2023-04-01 16:07:39 来源:新华社 记者 白佳丽 尹思源

  (海报设计:方金洋)

  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专家提示,孤独症多出现于儿童早期,3岁之前就可能明显表现出异常。如早发现、早干预,大多数轻症患儿可通过融合教育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石萍介绍,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孤独症就是心理疾病,实际上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但的确有一些孤独症儿童也有心理疾病的症状。”石萍说,孤独症发病还存在性别差异,从临床来看,男孩发病率要高于女孩。

  石萍提示,孤独症越早确诊,并正确地进行引导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患儿的社交和认知能力,可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目前,大多数孤独症患儿会在2岁到3岁之间因语言发育迟缓而就诊,但也有部分患儿就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年龄。

  针对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石萍表示,一些人认为孤独症儿童通常就是“不太爱讲话”,实际上这是对孤独症认识的一个误区。要做到“早发现”,家长应注意儿童成长中的多种“信号”,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儿童是否存在“五不”行为,即不看或少看,不应或少应,不指或少指,不语或少语,不恰当的使用物品和不恰当的言语表达。同时观察儿童是否存在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爱好单一,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说话少、不说话或赘述等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此类行为或类似表现,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判断。

  石萍表示,如家长发现儿童有相关早期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临床上,我们看到一些家长在潜意识中逃避已发现的相关症状,导致患儿就诊时间一拖再拖,后期康复过程将变得更加困难。”

  专家也呼吁,希望社会能给予孤独症儿童,以及他们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消除部分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帮助孤独症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孤独症;患儿;孤独症儿童;家长;就诊;心理疾病;社交;提示;儿童医院心理;孤独症患儿责任编辑:李心怡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