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7时29分,全国劳动模范、“天津楷模”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长金万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1岁
许多人叫他“鱼爷爷”,因为如果没有他你我的餐桌上可能会少一条鱼,有人说他是“水产界的袁隆平”也有人说他为千千万万的淡水养殖户守住了养家糊口的生计。
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金万昆手捧全国劳动模范证书(2022年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1932年,金万昆出生在天津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他从小最羡慕的是能去上学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从捕鱼改为养鱼,还参加了扫盲识字班。
20世纪60年代,金万昆在鱼塘中劳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时北方少有淡水鱼养殖场,敢为人先的金万昆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带领渔民创建集体渔场取名“换新水产良种场”,凭着一股干劲他们首批养殖的3000尾鱼苗长得又快又壮,金万昆也因此成了当地的名人“中国水产事业要发展光靠捕捞是不行的要养殖,要有好种”好强的金万昆并不满足于养鱼的成功,20世纪50年代20岁出头的他走上了淡水鱼类育种研究、繁育生产、推广养殖第一线。
金万昆在鱼塘边查看鱼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穷二白搞育种,对他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起初金万昆看不懂专业书就只能买来字典,按偏旁部首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几年下来字典竟然被翻烂了好几本,除了看书学习金万昆还日以继夜地守在鱼塘边,观察、记录每种鱼的习性:产卵前如何摆尾、孵化时要什么温度、长得好的有什么特征,老乡们都笑他像是鱼塘边的雕塑,风吹雨淋、酷暑严寒,一年四季,金万昆没有清闲的时候,怕错过了最佳的繁育时间,他却错过了儿女们的婚礼,因为常年在水中工作他的指甲被水泡得发白,腿脚也落下了疾病。
金万昆(中)在进行选鱼育种工作(资料照片)
多少次一池子选育的鱼儿都不尽如人意,他就从头再来,多少次别人劝他不行就放弃,他安慰自己“人们都说‘选育一个鱼十年八年能成功一次就了不起’”水产育种靠的是韧性和耐力,经过六十余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培育出十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拥有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金万昆对鱼类进行解剖(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为了改变传统鲫鱼品种长得慢、产量低的问题,金万昆曾设计了上百种组合,团队反复试验筛选花了12年才以鲫鱼为父本、优质鲤鱼为母本育成黄金鲫这个新品种,肉质细腻、鲜美,生长快、好饲养现已在国内30个省份推广养殖。
金万昆(中)抱起一条“种鱼”(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换新水产良种场,这个曾经的小渔场,也逐步发展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淡水鱼类优质苗种生产推广示范基地,年生产能力达60亿尾。这个半文盲出身的老人还出版了5本专著,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先后承担了二十余个科研项目。
金万昆在工作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金万昆生前曾说他做淡水鱼育种是因为他对党和人民的承诺,这个承诺将履行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这个承诺金万昆几十年没有休息过,直到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还在忙着召开学术会议指导场里的技术工作。
在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金万昆在鱼池边巡看(2022年4月15日摄)。
看到老场长这么辛苦,良种场的员工们都很心疼,很多人都劝过他歇一歇,但金万昆都拒绝了,换新良种场工程师高永平回忆“他今年还在亲自选鱼选鱼的时候谁要是劝他停下来歇会或是去吃口饭再干他就一瞪眼说‘这能停吗?’”,“也许他早就预感到自己进入了倒计时所以一刻都不愿耽误他有太多的事放心不下”换新良种场党支部书记孙杰说。
金老生前的枕巾,他喜欢鲜艳的颜色,也喜欢带鱼的图案
谢谢您,“鱼爷爷”一路走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