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大量科技成果在高校实验室“沉睡”,一边是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书架”走向“货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为打通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江西省景德镇市一边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让高校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我的成果我做主”,一边推动企业对专利“先使用后付费”,有效盘活高校存量专利,引导高校科研活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目前,我们已选择了近30件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专利作品做了许可。”江西驼峰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法务经理倪晓宇说,“以前使用高校专利要‘一次性付费’,然后打样、生产、销售,前期成本高、风险大,因为不知道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是否接受,销量是否好,采用‘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对公司而言成本降低了、风险也低了。”
景德镇弄子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选中了6件专利作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国涛说:“以前要使用高校专利,沟通比较困难,要反复洽谈,企业畏难、缩手缩脚,现在增加了试错机会,给了企业更多选择空间,企业获得许可后,可以先生产销售,产生了收益,再按一定比例逐步支付使用费。”
景德镇陶瓷外观设计是行业内的翘楚,但是“沉睡”在象牙塔的不在少数。为实施产权激励,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了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92%的专利所有权赋予教师。
“光把科研成果供给端激活是不够的,毕竟教师本职工作是教学,要产业化还是要依靠企业。但实际上,当专利在市场上没有形成前景或者氛围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并不敢花大价钱去买去尝试,因为这是要成本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主任余峰介绍说,“现在尝试门槛低了,而且有协会去推动市场对接。”
去年8月以来,景德镇推动高校专利实施“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徐玲介绍,为了让企业更充分地匹配到合适的专利作品,赋权后,学校和老师再共同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非营利性事业法人单位景德镇陶瓷协会,由协会向企业多形式推荐,目前已有90多项高校专利供企业选择。今年,景德镇将面向全国多省市陶瓷主产区举办设计大赛,相关获奖作品的转移转化也将实施“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与专利“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是科技成果供给端与使用端的“两端改革”,有效推动了校企互信互动,变“一锤子买卖”为“联合对接市场”。
余峰说:“原来高校专利转化一般是采用买断模式,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后期不再理会企业需求、产品市场如何。现在不一样了,企业收益如何,关系到专利发明人、设计人的收益,所以,高校和企业根据市场调整专利、联合攻关的局面正在形成,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也得到了激发,学校今年以来收到了教师上百份赋权转化的外观设计申请。”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