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从全国“桑拿天”地图来看,7月1日至7日,全国十余省份一起“蒸桑拿”,高温天数最多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将持续经历“桑拿天”。中央气象台7月4日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5日白天,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华南大部以及新疆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高温带动电力负荷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预计下周电网负荷仍将维持高位。
近期高温高湿天气正在持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这种天气和往年相比是否异常?还要持续多久?我们来看气象分析师的解读。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胡啸:7月4日,我国高温范围很广,相对湿度也很高。举个例子,北京海淀午后最高气温是36.1℃,相对湿度高达54%,这是非常典型的“桑拿天”。7月4日晚上像山东的潍坊,夜温也达到了31.2℃,这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夜温最高的记录。
我们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还没有进入到小暑时节,北方就出现如此大范围的闷热潮湿,相对是比较少见的。这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异常提前的北抬,那么在它的控制之下,高温蔓延,同时也会把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北方,所以呈现高温高湿的特点。
不过7月4日晚些时候开始到7月5日,华北、东北还会多一些雷雨天气,闷热感会有所缓解。
而纵观中东部的大部地区,高温闷热还会继续,7月5日是本轮高温的最核心的时段,长江中下游等地可能会有40℃的高温天气出现,像杭州可能会迎来观测史上最早的40℃。而在7月8日之后,北方会受到高空槽和降雨的影响,我们国家南方可能还会有台风的影响,高温的范围会有所减少。
天气越来越热,“热射病”“中暑”等字眼频频登上热搜。有人喜欢在大夏天里来一杯冰镇饮料或是猛吹空调,这样可以缓解中暑吗?高温天气下,都有哪些事儿不适宜做呢?
近日,山东淄博一名老人被紧急送到医院急诊抢救室,医生检查发现,老人体温升高、意识不清是中暑导致。
山东省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于卫兵:接近60岁的一个男性,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之后,突然出现了头疼、头晕、出汗多、体温高和意识不清的这种状态。给他使用冰盐水降温,患者体温很快就降到了38℃以下。
河南郑州人民医院近日也接诊了一位热射病患者,就诊时患者体温达到40℃,生命体征不稳定,在重症监护室经过2天的治疗才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避免正午时外出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热射病呢?首先,应尽量避免在11时至15时的高温时段外出;若需户外作业应做好防护,如穿戴浅色宽松衣物、戴遮阳帽,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室内要保持通风,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多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大汗后别“贪冰” 警惕“脑结冰”
不少人喜欢在夏日里来一杯冰镇饮料或是大口吃冰激凌。对此,专家表示,在运动或劳作后,头部大量出汗、血管也会扩张,此时若猛吃冷饮,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引发头痛。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脑结冰”,严重者会恶心、呕吐、甚至造成短时间的血压升高等症状,建议大家在出汗后2小时再食用冷饮。
此外专家表示,在大量出汗后不宜对着空调冷风直吹,也不宜立刻洗澡,尤其不宜洗冷水澡,这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和血压异常。
夏季腹泻高发 可适当补充益生菌
夏季还是腹泻高发的季节,吃烧烤、喝啤酒等等都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对此,专家表示,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这有利于使失衡的肠道微环境改善,达到新的平衡。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 李景南:通过补充肠道的优势细菌,包括我们知道的双岐杆菌、乳杆菌可以调节微生物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但是益生菌也不是万能的,像有时候食物中毒,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细菌,包括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这时候单用益生菌效果就不是很好,需要辅助给它一个抗生素的治疗。
"三伏贴"并非"万能贴" 这些人群需注意
眼下虽然还没有入伏,但是面对持续高温,不少医院都开启了“三伏贴”预约。对此专家介绍,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三伏贴”。例如孕妇就不可使用,因为“三伏贴”中的药物多具有辛温、活血等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2岁以下儿童也不建议使用“三伏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王凤云:对于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的皮肤愈合能力比较差,所以这类患者在做“三伏贴”的时候也要密切观察皮肤的破损情况。一旦有问题要及时停止,要咨询医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