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挂牌六周年。成立六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临港新片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交出亮眼“成绩单”,区域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改革发展“成色足”。
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推出“数字综保区”平台,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面数字化转型。该平台实现了以“电子提单、电子提货单和电子仓单”为核心的“三单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航运贸易中货物单据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还使得企业可凭电子单证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获取资金支持。
山能智慧(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翟红凯:三单融合在一起,整体来说时间上的节降,包括成本上的节降,大概能给我们企业节降30%的成本。
眼下,围绕数据跨境流动,临港新片区正在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压力测试。今年,临港新片区相继推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截至今年6月,临港已推动200余家企业实现数据跨境流动效率提升70%。
成立六年来,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在临港新片区相继落地,在离岸贸易、跨境金融、跨境医疗、高端航运等方面,临港新片区已形成首创性典型创新案例166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79个。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副处长 林鹤: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立足国家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全局,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为新时期国家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
金融开放先行先试 重大制度获创新突破
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就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成立6年来,临港在金融服务与离岸贸易等领域实现多个重大的制度创新突破。
眼下,临港新片区正围绕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构建包含空间载体、基础设施、保险机构等方面的完整生态系统。
在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国内外的再保险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一栋楼里就能完成从交易磋商到出单结算全流程。
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 孙艳丽:有了再保险交易中心以后,随着入驻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在一个楼里办公,大大地减少了大家的沟通成本。
作为全国首个在线支持离岸贸易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新片区跨境通”运行两年多来,服务超300家跨境贸易企业和28家金融机构,完成了3000多笔离岸贸易真实性验核业务。
临港新片区“新片区跨境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 戴琦敏:我们把离岸贸易的整体产业生态进行了集聚。我们通过金融机构的集聚,帮助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触达到自己业务所适合的银行及金融机构。
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规模突破150亿美元,增长23.6%;今年1—7月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累计登记保费超843亿元,交易保费超39亿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