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千红,是一名来自重庆石柱县的跑山货郎。每天早上在菜市场完成采购后,他都要驾驶着自己的“移动超市”在大山深处奔走100多公里,将生活物资送到山区群众的家门口。谭师傅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为老乡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便利,也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谭千红今年53岁,家住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他的移动超市主要服务的就是家乡20多个偏远山村。他会根据季节和海拔合理规划路线,每天大概跑五六个村,小货车要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100多公里,四五天就可以把这20多个村跑个遍。
谭千红年轻时和妻子一直在外地打工,孩子都是父母在家照料。2010年大女儿小学毕业,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读书,他与妻子商量决定返回家乡。
谭千红:为了谋生,我们就想到了卖菜,开始是在集镇上赶场。慢慢地,我们发现有很多老年人走路也不方便,背东西也很麻烦。我就和我老婆商量,我们是不是可以下乡卖菜,送货上门。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下乡卖菜,一卖就卖了十多年,到现在还在卖。
这十年间,谭千红和沿路各村的乡亲们从陌生到熟悉,几天一次的见面,不仅仅是生活的买卖,而更像是亲人朋友间的相聚。
谭千红:有时候村民需要带快递的,我一样给他们带到家。像种子化肥,只要一句话,我都给他们带上去。还有比如说农忙时节,家里有种的蔬菜有多余的,有时候也帮他们带到城里去销售。
不仅如此,碰到有村民头疼脑热需要就医的,谭千红也会当一把免费司机,把他们送到医院去。
重庆市石柱县六塘乡大塘村村民 唐邦英:有时候脑壳疼,有时候牙齿也痛,又没有车子,到附近的医院走都要走一两个小时。他到这里来卖菜,遇到了就把我们带上去,都把我们带上去开药,他带我去几回了。
送货的这十年间,谭千红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许多变化。
谭千红:最开始泥泞路很多,现在家家户户都“硬化”到家,公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柏油马路,也装上了护栏,让我们出行更安全更放心。我的交通工具都换了好几个,从最开始的一辆电动三轮车,到后来又换成了一辆面包车,到现在又换成了五菱小货车。卖的货物品种从开始的十几种,到现在变成了七八十种,更方便老百姓挑选。
而不变的是大山深处的淳朴乡情,是谭千红的温暖坚守。
谭千红:我们取得了大家的相互信任,他们信任我的秤称得足,质量放心,我也要从良心上对他们负责任。只要他们需要我,一个电话打来,一条微信发过来,我都要给他们送到,让他们吃得放心,买得满意。
如今,在石柱县还有20多位像谭千红一样的“跑山货郎”,奔走于大山之间。他们用小小的“移动超市”担起了乡亲们生活的柴米油盐,让山区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