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小说要想全面打入欧美主流市场,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国内相关企业做很多的工作,比如采用影视改编等手段来使网文的影响产生化学反应、加强作品版权保护,以及完善发行渠道等。
《西游记》英文版。资料图
浙江在线杭州4月2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文书籍也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据《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5年,中国向世界出口1278.75万册、5221.67万美元图书,输出图书版权7998种。
各国争相引进中国书籍
今年2月,中国和印度经典著作翻译工作传来好消息。据印度汉学家狄伯杰教授介绍,《四书》《骆驼祥子》《活着》《看上去很美》等书印地语定稿翻译已经送交出版社准备出版,另外,季羡林的《中印文化交流史》、巴金的《家》、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书的印地语翻译工作也将截稿。这些书籍的翻译和出版,代表着中印经典翻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是中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又一例证。
而在泰国,中国畅销小说《芈月传》泰文版本月亮相曼谷国际书展。该书泰文出版社——暹罗国际多媒体有限公司说,他们每年都会引入10部到12部中国小说,其销量皆高达发行量的70%。
暹罗国际多媒体有限公司代表思迪德说,在诸多被译成泰文的中国小说中,拥有厚重历史背景的作品因凸显独特中国文化底蕴而常居销量之冠。小说《芈月传》在中国国内的热度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火爆更增强了他们将该书引入泰国的信心。他相信,《芈月传》将会在泰国掀起“芈月热”。
在欧洲,瑞士译者林小发(中文名)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获得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奖翻译类大奖。这是德语地区图书行业重要奖项。
在此之前,德语世界原来有《西游记》的两种译本。一种是1962年翻译出版的《西方朝圣》,依据是中文原版及一百回俄文译本,但采取总结性的翻译方式,诸多的诗词、回目、对话等均被删除。另一种转译自1942年出版的英文节译本《猴子:中国民间小说》。《猴子》由英国汉学家阿瑟·韦理英译,胡适作序,翻译了原书100回中的30回。英译本主角名叫“猴子”,没有回目,也未翻译诗词。
《芈月传》英文版。资料图
中文书籍走出国门关键在翻译
把母语翻译成外语之后很难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这是国际翻译界的共识。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问题,因为在一般语言表达能力之上,要有文体、风格的意识,要熟悉并且把握学术语言规范等其他许多方面。学习外语达到能够基本表达意思,并不是很难,但能够做到像使用自己母语那样使用外语,尤其写作能达到正式发表出版的水平,不是不可能,却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
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准确地翻译成外语,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白生提出了新的翻译模式。一个中国人跟一个外国人一起翻译,两个人在翻译中互相切磋。“比如翻译荀子相关书籍时,有很多古文,外国翻译不一定懂,中国翻译可以告诉他,中国翻译译后,外国翻译进行润色。平时翻译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假期可以见面互动。”
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大学英美文学与翻译教授朱振武也认为,图书走出去的路上,翻译是一块大的绊脚石,但可以进行中外合作翻译,就好像杨宪益与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共同翻译《红楼梦》取得成功一样。
中国图书“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据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介绍,2016年开展的“全国出版社走出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全国版权输出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但全国仅有一半出版社输出过图书版权,版权输出地是78个国家,仅占全球国家的40.4%,且其中30个国家引进版权数量低于10种,排名前8位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量占73.6%。同时,我国图书走出去仍以实物出口和版权输出为主,数字出口和海外出版有待形成规模;海外客户多为中文书店、华文学校、大学和专业图书馆。
中国图书在海外销售,如何运作也是一个大问题。《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在中国的大卖,正是由于先有系列电影的火热,才推动了图书的销量,如何形成产业链也是中国出版业缺乏的能力。
作家、文化评论人韩浩月等专业人士则强调,中国网络小说要想全面打入欧美主流市场,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国内相关企业做很多的工作,比如采用影视改编等手段来使网文的影响产生化学反应、加强作品版权保护,以及完善发行渠道等。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