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2

《舌尖上的中国3》春节悄然开播 最火的竟然是一口锅

编辑:王艺
导 语

“一夜爆红”的章丘铁锅可不简单!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e610fb5d-fdfd-4fa0-8346-ce86fac1ee9a.jpg

  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艺)2012年,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事先并未宣传的情况下播出,收视率却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电视剧,还引得众多吃货深夜“舔屏”。从此,《舌尖》成为纪录片和美食两界的江湖传奇。2014年,《舌尖2》续写辉煌,成为当年爆款。但是,此后“舌尖”系列却一别三年。狗年正月初四晚8点,《舌尖3》终于在央视播出。

  卖到脱销,现在最火的就是它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共8集,2月19日晚,第三季的开篇《器》以充满着老祖宗智慧的中国烹饪器皿开场,讲述了锅、刀、灶、案、笼、坛、碗等器皿器具,描述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伴随着文明的不断前行。

  50分钟里讲了不少东西:在云南丙中洛镇,当地人为烹煮石板粑粑,上山凿取石材、打磨、烘烤,制作成最早的不粘锅。石板粑粑就是在这上面制成,蘸着蜂蜜,吃得热乎乎、甜滋滋。这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火加热器皿的手法,是目前能看到的最古老的食物制作方法之一。古法延传至今,演变成石锅,一道石烹松茸,香气四溢。

  有网友认为这一季槽点多多。例如,关于案板、铁锅等故事比较薄弱,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再填充就显“注水”脱离主题,因此也多为罗列呈现。没有开场白,上来就开干,给老观众拉快进的感觉。配音模式想创新,但是并不够好部分地方剪辑切换太频繁太碎。

  即便如此,也有大批网友力挺《舌尖3》。通过餐具讲中国饮食文化,这个确实选题不错。并提醒大家本集主题就是讲“器具”并非所谓的跑题。

20180222065007610.jpg

  而刚播出一集就火了一口锅!

  “一夜爆红”的章丘铁锅可不简单!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这道技艺历史悠久,汉代时这里便是冶铁重镇。但在2000年前后,手工锻造铁锅行业曾经受到冲击,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再次认识到传统铁锅的魅力。在热爱手工的年轻人帮助下,83岁王立芳老人和其他已经放弃的老师傅们又重出家门,章丘铁锅手艺又复兴起来。

  网友表示:看了“舌尖3”器具篇,章丘铁锅、淮阳菜刀、银杏砧板全被种草。对于这一波商机,一些厨具在网上的售价飙升,一个炒锅,售价近1000元。

  早前在某弹幕网站上,有关《舌尖上的中国3》的预告片播放量高达几十万,弹幕近千条。豆瓣网友对第三部的期待最多的评论是:希望不改初心。

  总导演解答为何本季《舌尖》风格转变

  为何《舌尖3》风格与前两季有较大的不同?总导演刘鸿彦介绍,这一季节目从制作之初就确定,“食物、人物和文化,一个都不能少”,希望探索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吃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鸿彦表示:这一季《舌尖3》从一开始就强调,食物、人物和文化一个都不能少。食物肯定是一个载体,在食物之后的人物,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人物上附着了很多文化传承。这次做片子,希望能够一点一点地挖掘,我们是如何一口一口地“吃”成今天这个样子的。而且,食物、人物和文化不能分开,人物的部分要讲故事,否则变成一个教人怎么做饭的片子,所以你一定要有人物、有故事,还要有文化的味道附加在里面。文化诉求是我们必须要表达的,但是怎么表达得生动,而且被一些更年轻的群体接受,这些困难是我们这次需要不断克服的。

6VDh-fyrswmu7766608.jpg

天津民众排队品尝第二集中出现的红姐煎饼馃子

  不仅如此,根据观众审美的变化,摄制团队在拍摄前做了一些调查,增加的主要是文化的东西,这是他们认为需要变的地方。从纪录片的创作来说,有这样一种责任,应该在食物的基础上,给观众一些提升的东西。

  其实,《舌尖3》里还是有很多关于美食的介绍,麻辣烫、胡辣汤、煎饼果子、羊肉汤等地方小吃,以及第一集里露面的瓜雕、翠珠花鱼、金边白菜、四川泡菜、豆参煮鱼等,都已经让“吃货”观众开始“舔屏”,有地方观众甚至开始了“按图索骥”,要到片中所拍的煎饼果子、麻辣烫等店家“打卡”。

  (综合华商报、广州日报、新疆晨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