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非理性“打榜”值得警惕
2021年04月27日 14:52:27 来源:经济日报 秦朝森 潘胤竹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数字音乐领域有个怪象:同一个用户重复花钱购买同一个作品,重复频率从数十次到数十万次不等,也就是说,如果花2元钱可以购买并听一首歌的话,有的消费者在一首歌上花了几十万元。在重复购买的人群中,粉丝占大多数,他们的出发点是通过购买来提高偶像的作品销量,也就是所谓的“打榜”。

  虽说这种现象是平台和粉丝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年轻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非理性行为也值得警惕。

  年轻群体究竟为何会出现以上非理性消费行为呢?首先,年轻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于各种潮流文化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他们愿意为爱好投入、“为爱发电”。其次,年轻人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一些年轻人试图通过消费来标榜自己的存在,获得别人的关注,却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第三,类似于音乐App等商家的营销套路容易助推青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年轻人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欲望,其合理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大部分年轻人甚至学生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很容易被诱导营销影响,节衣缩食乃至通过网络借贷声援“爱豆”。一旦消费超出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会引发财产损失和身心损害等社会问题。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

  平台类企业应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完善对各种粉圈“集资”行为的审核,做到不利用粉丝追星心理和“打榜”心态诱导非理性消费。市场监管部门应提高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规范,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有序的互联网消费氛围。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消费观的培育,学校应重视开设金融、消费等课程,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理性为自己的爱好消费。

标签:音乐;打榜;非理性;消费行为 责任编辑:吴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非理性“打榜”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