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进行,互联网的门槛在老人面前变低了。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互联网便利的同时,新问题随之产生。过去为人父母,最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如今情况出现反转,不少年轻人开始为自己的网瘾父母担忧犯愁。熬夜玩游戏、做饭刷视频、网购买不停……
看到这条信息,会有人困惑,之前报道还说老年人正在被互联网抛弃、甚至成为“数字难民”,这怎么突然又有了网瘾?
其实,部分老年人从“数字难民”一下子变成“网瘾老年”,是有其原因的。近年来,数字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应用,让原本远离互联网的老年人有了被时代抛弃之感,他们以积极接纳与参与,来强化自己的社会身份,融入时代。但,一方面,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比较单一,要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五彩斑斓的互联网在此时充当了陪伴的角色。同时,随着大脑结构和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减退,像孩子一样,自控能力减弱,在网络世界里“不可自拔”,成为“网瘾老年”也不难理解。
老年人跨越了“网络鸿沟”,追上互联网时代,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过于沉迷,成为“网瘾老年”,游戏玩不停,一直刷视频,网购买买买,与现实脱节,甚至影响到睡眠、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个小时。因此,老年人的“防沉迷”也需要被重视起来。
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对手机的严重依赖,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人关照,缺乏现实寄托有关。因此,对于“网瘾”老年,家人不能听之任之。年轻人既然可以帮助老人成为数字生活的主人,也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正确“触网”,多花时间和心思,来满足老人沟通陪伴的需要。
互联网平台也不妨推出“老年模式”,将60岁以上老人也作为保护对象。在使用时长、用眼健康、视频内容等方面加以调整,达到防沉迷的目的。目前,有些手机App正在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议同时将这一功能考虑进去。让老年人不仅能“上网”,还能“健康上网”。
同时,老年人自己也应该认识到,无节制地上网对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有害无益。应该多融入社区,多与邻居互动,以更加健康有益的兴趣来排解寂寞,不要让自己成为被手机捆绑的“木偶”。毕竟,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与快乐才切实可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