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
“双减”虽然已经推行,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恐怕会出现一些变相违规开展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比如,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等。
为了预防这些变相违规行为,教育部出台这个通知,及时打好“补丁”,可以说,基本上将可能的漏洞都堵上了。政策越刚性,规定得越细致,越有利于执行。其用意不言而喻:“双减”规定需要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红线划定,接下来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通知明确提出,要根据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行为的隐蔽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成立专家委员会或指定专业机构,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科学辨别。
这对各地教育部门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各类变相违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具备很强的隐蔽性,一不小心就会让它钻了空子,比如有些国学班、夏令营,披着非学科类培训的马甲,可谓防不胜防;又比如,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根本不会在公共场所开展,也许只在某个学生的家中。
显然,查处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建立后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双减”政策的效果。可以预见的是,两股力量的此涨彼消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场事关孩子未来的无声的战争也将持续一段时间。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只有长期坚持对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零容忍态度,才能得到广大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和支持,才能让“双减”获得实在的效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