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委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要求在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事关滋养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事关提升共同富裕成色,事关推动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需要文化工作者更加准确地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现代化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就是要牢记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心头常摆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瞄准人的现实具体文化需求,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公共文明素养,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灵魂和情感。二是更加均衡。均衡性不仅是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尤其要加强对山区26县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支持力度。三是注重品质。既注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与时俱进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的这些原则,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要瞄准“三个转变”。
从有到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更高水平转变。到2020年底,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现在,浙江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公共文化服务就要瞄准更高标准。《实施意见》提出的“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指标比全国通用指标标准更高,体现了“窗口意识”、走在前列;《实施意见》提出的“一级(含)以上文化站建成率”等个性化指标再上层楼,彰显了勇于创新、先行示范。我们要通过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打造100个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金名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示范县”等工作,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从硬到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向更高水平转变。比如,《实施意见》提出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到100%,旨在提升服务的可触性。我们要积极依托商业综合体等场地,谋划建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设施,广泛开展创意市集、街区展览、音乐角、嘉年华、“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再比如,《实施意见》提出“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错时开放、夜间开放”等要求,旨在顺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和不同群体需求。我们要不断追踪“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依靠群众反馈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从传统到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更高水平转变。要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实现“浙江智慧文化云”迭代升级,建设“文E家”“浙里阅”“指尖上的导师”等多跨应用场景,建立完善多跨高效协同、工作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投入方式,完善“政府保障+社会参与”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推行浙江文化保障卡制度,健全“文化下派员”运行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助、定向资助、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和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作者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