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给赚钱App念念监管紧箍咒
2021年10月25日 09:05:24 来源:嘉兴日报 刘俐琨

  “每天一个赚钱小窍门”——如今,网上随处可见一些号称可以轻松赚钱的App,如消消乐游戏、充电赚钱、猜歌赚钱等,这些App声称用户只要简单操作便可获得丰厚报酬。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实测发现,这些App大多来源不明,所谓赚钱实际上是吸引流量的噱头。

  你想要赚App的钱,App却想赚你的流量。上海市消保委的实测结果契合了很多用户“赚钱”的真实经历,验证出了不少赚钱App的难度系数、诚信系数,也揭开了赚钱App的虚伪面具,让其露出引流营销的真面目。

  赚钱App的套路大同小异,开始时给用户一个甜头,让用户比较轻松地获得一定数量的红包或可兑换红包的金币等,吸引用户入局。但用户获得的红包或金币等必须积累到一定额度才能兑换现金,随着用户参与程度越来越深,App设置的任务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苛刻,提供的奖励越来越少,用户达到提现门槛的难度就越来越大。实际上,绝大多数用户消耗大量时间精力一番折腾后都无功而返,白白给相关商家做了搬运流量、宣传推广的“工兵”。

  一些App打着赚钱的幌子忽悠用户,逾越了诚信底线和法律底线。《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尽管从局部细节上看,赚钱类App多以游戏或优惠程序的面目出现,广告宣传的特征并不明显,但只要把赚钱类App的引流套路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就不难界定其商业推介属性。也就是说,赚钱类App的引流套路实质上属于商业营销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一开始许诺用户可以轻松赚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设置先易后难的连环套路,让用户最终很难达到或根本无法达到赚钱的目的,那么就构成了对用户的欺骗误导,构成了虚假不实宣传。

  另外,用户下载、体验赚钱类App,还有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或者被引流至赌博、色情、诈骗等非法平台的风险。

  诚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广大用户要认清赚钱类App的实质,理性选择、谨慎参与,但仅靠用户自我保护显然不够,有关部门以及消保组织有必要给披着赚钱外衣的App念念监管紧箍咒。一是制定赚钱类App的监管规则,要求App运营平台公平合理设置并明示赚钱的规则、条件、流程、概率和难度系数,随时公布赚钱的人数、金额等动态信息,确保用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对赚钱类App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如发现问题,即采取约谈、责令整改、要求下架、发布警示信息等措施,对相关平台进行惩戒。三是加强对App应用市场的监管,将那些来源不明、责任主体不明、规则不明的赚钱类App拒于应用市场门外,给广大用户营造健康、干净、安全的App市场环境。

标签:用户;软件;流量 责任编辑:吴珂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给赚钱App念念监管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