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的归市场,情怀的归情怀
本报评论员陈江:在疫情冲击下,实体店关关停停何其多。一家书吧关门本是寻常事,一群人却像痛失所爱一样,夜不成寐。此情此景,虽略带伤感,却温暖感人。
这是书店的成功,纯真年代已然是杭州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说明阅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有较高的地位。纯真年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她构筑了一种与阅读有关的场景。然而即便如此,随着可供选择越来越多元,她渐渐流失一些顾客,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
我是纯真年代文三路店时期的常客,宝石山上的店只是偶尔一去,这家杨柳郡的新店从未去过。新店开业三年一直亏损,这种情况下,关店就是理智的市场行为。就让市场的归市场,情怀的归情怀。城市文化名片,不会因为一家书吧的关闭而消失;阅读之美,也不会因一家书吧的歇业而减损半分。
指望书店重拾辉煌,并不现实
本报评论员高路:书店普遍经营困难,与电商的竞争有关,更与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有关。纸张这样的承载方式在出版体系中的重要性大不如前,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望书店重拾辉煌只怕不现实。
非常理解大家对书吧的眷恋,理解大家的真诚愿望。可不得不说,对书吧而言,最重要的是生存问题,开书吧首先是一门生意,得付房租、付员工的工资,得有一定的利润才能维持下去。一家店在作出关停决定之前,必尝试过多种办法,想过多种对策,我想店主对此的感受远比普通读者要深刻得多。
市场是一块试金石,既然市场已经给出答案,那就要在市场中寻找下一个更好的机会。
书店要转换思路,才能活下来
本报评论员项向荣:从某种程度上说,书店业态的式微是时代造成的,需要跟着时代的步伐来转换经营思路。只有那些不断更新自己的产业和变革者,才能在时代潮流中活下来。
书吧如何转换思路?正如店主“一味”所说,“现在很多书吧的咖啡甚至比一些咖啡店还专业,到书吧喝杯咖啡看看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可以通过打造全新的阅读环境来挽留顾客,除了卖书,可以通过卖其他商品如咖啡、文具、甜食等来获取利润,当然,也可以通过讲座等活动来吸引顾客。
11月最后一天,纯真年代书吧的官方微信号推送《杨柳郡店歇业公告:难说,再见》。推文一下子引爆了杭州人的朋友圈,尤其是杨柳郡的业主们,有业主留言:希望大家帮帮忙,一起留下纯真年代。
纯真年代,承载了很多人的美好记忆。可要留住书店,光靠情怀是不够的。书店的未来之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