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做好低碳消费这篇大文章
2021年12月24日 08:48:43 来源:经济日报 韩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消费是激励生产的起点和经济活动的终端,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的能源消费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如驾驶燃油汽车等;二是生活中消费产品和服务造成的间接碳排放,比如饮用瓶装饮料等。因此,推进“减碳”不仅要关注供给侧,还应关注居民消费领域碳排放。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导致的居民生活碳排放不断提升,如果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低碳消费,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大有裨益。

  低碳消费模式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消费模式。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共享出行、可回收的网购包装、“光盘”打卡等低碳生活正在成为社会新风尚。低碳消费品类也越来越丰富,覆盖母婴、家电、食品、汽车等多个领域,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现有的消费模式与低碳消费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低碳消费的短板有待破除。

  一是,居民低碳消费意识仍待提升。由于教育水平和思想观念等原因,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炫耀性消费等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部分消费者在衣、食、住、行、游的日常生活中尚未形成健康、环保、适度的消费习惯,对于消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代际成本等问题认识不足。

  二是,低碳产品的供给相对不足。如果市场上低碳产品种类少、价格高,那就会制约低碳消费。目前,这方面的市场供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的关键在于低碳产业链不完整,低碳技术供给不足,很多企业是单打独斗自行研发,创新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也不利于低碳消费供给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三是,低碳产品认证标准亟待进一步完善。“低碳标识”本身可以被视作产品价格以外的附加价值标签,一个对低碳产品有着较高支付意愿的人,就可能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碳足迹更低的产品。但是,如果低碳产品认证不清,出现真假“李逵”,最终可能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挫伤企业生产积极性,低碳消费难以真正发展壮大。

  以低碳消费为切入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形成低碳生活方式是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相关需要的重要路径,也对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给侧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低碳转型,提供更多低碳选择。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低碳相关制度的构建,为低碳消费保驾护航。

  首先,加大力度培育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建立健全相关低碳消费教育体制,提高公众环境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居民消费意识的进一步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低碳消费氛围,使低碳理念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惯例,低碳消费成为自觉行为。

  其次,大力增加生产者的低碳供给。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强低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企业的低碳研发提供坚实的平台。发展壮大低碳产业,既要以绿色低碳技术培育孵化新兴产业,又要引导传统企业采用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扩大低碳产品生产,实现传统产业低碳化转型。

  再次,完善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细则,清晰定义低碳产品。当前亟需加强碳核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做到低碳消费“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完善财税政策,加大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支持力度,降低低碳产品的供需成本。

标签:消费;碳排放;碳技术;居民消费;产品认证 责任编辑:李心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做好低碳消费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