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有声读物、短视频等兴起,录制有声书、配音等也受到大众的关注,一些培训机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力开展相关培训。但其中有些培训机构为牟利,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去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对这一现象进行检查,多家知名培训机构都因虚假宣传、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等被顶格处罚。这类培训机构到底有哪些“坑”?如何进行规制?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个星期就有3000+的额外收益”,配音兼职收入超过了很多人辛辛苦苦上班所得。培训机构这样的宣传确实诱人,符合很多人“轻松赚大钱”的梦想。实际上,要想实现赚钱,先要进行培训。培训机构拿到了想要的培训费,至于赚不赚钱,已经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有多位学员告诉记者,坚持学完后,培训机构并未像最开始承诺的那样介绍工作机会和兼职渠道,而是迅速解散了学员群。而部分培训机构大力推荐的新手兼职接单网站,往往需要学员多次交费后才有机会试音接单,即便接到单子收益也很少,远低于培训机构承诺的费用。
表面看是“馅饼”,实际上是“陷阱”。其实,冷静地想一下,并不难发现这就是“陷阱”。一是配音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短期培训就可以掌握的技巧,况且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项工作;二是如果真能通过培训躺赢赚大钱,那从业人员一定会很多,市场也早就饱和了;三是一些专业平台对于配音质量要求很高,不仅需要专业设备,还要具备专业技能。
此外,监管部门对配音培训“0元学”“包就业”等虚假广告要进行清理,相关平台对于入驻配音直播课程质量要进行监看,对投诉较多的,调查核实后要对其下架。教育部门在许可培训机构经营时应严格进行审核把关,定期抽查、监督约谈,及时整改不规范的经营情况,要建立反馈处理机制,在接到投诉时及时回应,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
从来就没有躺赢赚大钱的好事,大家一定要“擦亮你的眼”,要牢记相信“天上掉馅饼”,离掉入“陷阱”已经不远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