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近日,浙江省正式发布《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视线拉回今年3月,一个新词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专精特新”。报告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随着“专精特新”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更多的视线开始聚焦那些在细分行业中独领风骚的中小企业。
这个领域,浙江不仅不陌生,而且还是“特长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2012年起就部署开展相关工作。截至去年11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浙江占近十分之一,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一。去年12月,浙江还提出到2025年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之省”。新发布的意见定下了新的“KPI”,提出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等目标。
“KPI”不是随便定的,“专精特新”培育是国家重要部署,也是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国博弈的焦点在制造业,区域竞争的重心在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主要赛道也在制造业。而“专精特新”企业练的就是制造业的筋骨。一批“小而专”“专而尖”的企业,“块头”不大却身怀绝技,往往凭借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在细分领域占据行业主导,为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成为“隐形冠军”“小巨人”“单项冠军”,形成全球影响力,以小身量支撑大产业、小个头成就大事业。
环顾浙江,总能为这样的企业能量所震惊。像诸暨的“华纬科技”,名字不为外人所熟知,却是红旗、吉利、奇瑞等品牌的弹簧供应商,公司主导产品“悬架弹簧”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系列中居于首位。这些 “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的优等生,担当了细分行业“领跑者”、关键技术“攻坚者”、浙江制造品牌“塑造者”和产业链供应链“维护者”,为制造业强筋骨、铸魂魄。
知道“专精特新”好,更要知道如何护其周全、壮大队伍。尤其是眼下疫情反复冲击,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市场需求收缩,成本上升,招工难、回款难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成长中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人才支持力度、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数字化赋能力度、融资支持力度等措施,从政策层面主动出击,为这样的企业定制专门支持方案,为它们在成长阶段养元气、困难时候撑底气。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示范引领广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自己更要争气,抛开自主创新、硬核技术、知识专利谈“专精特新”,都是妄言。已经跻身这个名单的企业,不要停下脚步,而应利用特长引领行业发展,强化优势,拉开差距,努力跑出浙江制造的新姿态。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奋斗的企业,更应坚定信心,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用创新的“尖点”突破困难形势,在政策春雨中焕发生机,争做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