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AI填报志愿卡”可借鉴切莫迷信

字体:
2022-06-22 09:08: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 胡欣红

  高考结束之后,如何填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某些直播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志愿规划师、AI填报志愿卡卖家等。某款AI填报志愿卡售卖商家发布视频称,输入分数,一键就可自动生成志愿表,自动推荐能上的大学和专业,直接给出录取概率。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颇费思量的志愿填报,似乎也能“一键生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填报是高考之后的又一场“大考”。但由于很多考生及家长对相关资讯缺乏了解,以致“花12年时间学习、2个小时填志愿”的现象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快速生成志愿填报方案的AI填报志愿卡,真能让志愿填报实现轻轻松松“一键生成”吗?

  这显然是存疑的。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将这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专业的推荐。

  面对复杂的报考规则,如果能够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做出数据分析,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作为权威机构的教育考试院,一再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因此,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报考大数据库”,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玩概念而已。

  此外,如果数据真的可以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还可能会“引导”考生集中填报这个专业,反而会将该专业的录取分数抬高。因而,这些数据最多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既然如此,当然也就只能“仅供参考”了。

  事实上,AI志愿填报卡以及相关咨询机构的建议,说到底是以实现“分数利益最大化”为最高衡量标准,并不一定真的适合具体的考生。填报志愿应该结合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包括未来职业和专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如果一味为了“不浪费分数”,到头来选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填报志愿时罔顾兴趣而导致上大学之后缺乏学习动力,“蒙混”度日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其实,只要家长和考生做一个“有心人”,不借助AI填报志愿卡,也完全可以填报好志愿。为了让考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教育考试院除了让考生了解分数分布情况,每年还会为考生提供高校招生简章,让考生和家长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及专业培养特点等基本情况。各高校也会在志愿填报前举办各种形式的线下高招咨询,帮助家长和考生选择理想学校和专业。

  填报志愿固然要听取各方意见,但归根结底是考生自己的事情。高中毕业,一般考生都应该已经年满18周岁,填报志愿也是思索规划人生未来的契机,不宜全由他人代劳。一言以蔽之,AI填报志愿卡也好,“专家一对一辅导”也罢,只能提供参考与借鉴,切不可迷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杨丹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