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读书日,让 “经典”成为我们的终身伴侣

字体:
2023-04-23 08:45:39 来源: 上观新闻 赵畅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了。这一天,我们常常重新捧起经典、品味经典。

  什么是经典?就是那些能够经受住读者的检验、时间的考验,能够一直被看好被重读被流传的作品。经典作品往往反映了人类的一些普遍观念和思想心理,如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灵与肉的冲突、生与死的叩问、理性和感性的纠缠、善与恶的交锋,对人类终极追求的自觉意识等,因而才会如此受欢迎受青睐而长盛不衰。

  有人会说,经典作品大多都是历史的、传统的,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表达的主题思想、塑造的人物形象等,都属于过去的时代,其包含的社会系统与权力关系也早已不再契合当下的生活,而今再倡导读经典似乎有点过时了。此言谬矣!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作品,始终无法切断它们与当代人的联系,总是能够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让读者从中找到共鸣,看到自己的影子。说到底,我们重读经典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走向未来。

  读一本经典有时顶得上读几十本、几百本普通的书。一个人如果一生中没有读一些经典的经历,没有以读经典来为自己的人生打底,那么,就会如一艘没有压舱石的轮船,在大风大浪中穿行,必然会随时遭遇倾覆的危险。要给人生船只装上“压舱石”,就必须多读经典,读得越多越好,船就越驶越稳,也就必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书的人打开书页的一刹那,就会觉得已然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而一旦遁入大门而去,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碰逢形形色色的事。说到底,读书就是一种“遇见”。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读书就是一种“遇见”,“遇见”愈多,共情共鸣互动愈深深,知识智慧积淀愈深厚,读书效果当然也就愈好。

  阅读经典,不能流于形式、泛泛而读抑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而是要下苦功读精、读深、读透。经典最好的阅读方法,就是既要“读薄”又要“读厚”。“读薄”,就是要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浓缩、不断“蒸馏”,以体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要求;“读厚”就是要对相关联的或类似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并力求在越界而读上下足功夫,以架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优化自我视野结构。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它的厚重性,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从容不迫、细嚼慢咽,如此才能渐渐品出真滋好味。不过,互联网时代,也为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就是说,解读经典也远不止单纯阅读一种。正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所言,“读经典,不是划知识点,它的方式并不局限。”为了培养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我们不妨进行多元解读。除了坐在书案前的埋头苦读,它也可以是轻快的。像如今流行的“诗词大会”“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甚至游戏和唐诗的结合等等,都是好的方式。其实,只要读者能真正沉浸其中而有所启发、有所裨益,那就是好的阅读。

  读书日,让我们再次捧起经典,让经典成为我们终身的伴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孙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