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师德不过关,谈何“大先生”

字体:
2024-04-12 07:04:3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刘晓庆

  近日,又一群高校研究生站上了风口浪尖。4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其导师郑某存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当行为。在舆论的关注下,4月10日晚,北京邮电大学就此事件发布调查通报:学校决定取消郑某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并给予降低岗位等级的行政处分。

  细看这封长达20多页的举报信,知道的才明白这是师生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板”和“私人助理”之间的对话。且看郑某都给学生布置了哪些“学习任务”:长期代取大量快递、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去其家里打扫卫生、为其女儿准备科研项目……一如举报信中所称,“越来越多与科研无关的事情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还伴随着无限的侮辱与谩骂”。

  年初,华中农业大学11名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一事殷鉴不远,如今这封举报信无异于再度向人们敲响警钟,更引人深思:为人师者,理应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而非侮辱、谩骂、差遣学生给自己当“私人保姆”的“黑心老板”,如果连最基本的师德都不过关,学术水平再高又有何意义,又如何有资格教育学生?

  我们总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子敬重老师,既因其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因其是人生的引路人,而这些,恰恰也是教师的师德所在、职责所系。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强调,导师要精心尽力投入指导,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等等。再看此次被联名举报的导师郑某,学术上的指导,体现在“盲目催促进度”;生活上的“关心”,体现在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私人生活“打转”;人生上的“指引”,体现在逼得学生身心俱疲、看不见前路……如此师德,确实称不上合格的老师,如今落得个被学生公开举报、被学校取消导师资格,也让人难以同情。

  除了谴责师德失范以外,还有一个问题也需反思:导师有了过错,为何总要靠学生以“飞蛾扑火”般的“孤勇”去公开举报?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列举了导师“罪证”的文档公开发布那刻起,学生和导师的关系也就“撕破脸”了,后续论文发表、开题毕业等人生重要关口,能否保证不被“使绊子”?在走向社会时,用人单位会不会对这些学生“退避三舍”?这些问题不得而知,也没人能给他们一个准确的承诺。

  明知这条路不好走,却还是赌上征程,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举报,恰恰暴露了我们在纠治师德师风失范机制上还存在短板。从以往案例来看,导师利用职权压榨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长期性,那么高校是否畅通了从投诉到查实再到处置的流程和机制?能否让学生遇事放心交由校方处理,而非以实名检举的方式斗个“鱼死网破”?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无论何时,一名合格的老师,都不该让学生因自己而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师德不过关者,又何以成为受人敬重的“大先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