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龙船鼓”。今年的端午,华夏大地龙舟竞渡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总结道:湘潭大地,汨罗江畔,百龙出征展非遗“盛宴”;屈原故里,九省通衢,龙头凤尾现楚韵风采;江浙沪龙船“多巴胺”,缤纷色彩吸人眼球;京津冀,大湾区,高校学子同竞技,两岸青年劈波斩浪……水网纵横的浙江也是热闹非凡,喊出打造“中国龙舟名城”的温州,端午全域下水龙舟超过1300艘,其中尤以占一半数量的瑞安为盛。
这些年,龙舟赛这个原本小众的民俗赛事,摇身一变成为大众嘉年华,不仅有话题热度,有群众参与度,还有产业能见度。放眼望去,各地的龙舟赛现场彩旗飘扬,本地市民与外地游客一同呐喊助威,看龙舟成了“村BA”“村超”之外的文旅新亮点。“中国龙舟名城”温州成立竞技龙舟协会,制定地方性的龙舟标准,从2014年起已连续举办了9届温州龙舟系列赛。特别是去年,温州承办了杭州亚运会龙舟比赛项目,这一项目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发展龙舟经济就是一个典型切面。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传统节日,拥有众多民间习俗,其中以龙舟赛最具代表性。《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宋代温州籍诗人叶适在诗词中写道:“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现代的龙舟竞渡活动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赛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杭州亚运会该项目在温州瑞安举行,进一步扩大了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各地河道水质的改善,又为这项亲水运动创造了环境条件。人、文化、经济,三者的融合在这项运动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推动传统人文与现代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同样有新的挑战要克服。温州瑞安的民间龙舟赛近十几年来就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禁划与解禁的不断交替反映出管理的难度。清末民初以来,当地多次发生由划龙舟引发的冲突、械斗。水上竞技本身的安全问题,也在拷问管理能力。为了把这项运动还给群众,当地狠下了一番功夫,严格执行地方性划龙舟管理新办法,要求干部上船、扫码上船,民间救援队还组织了救援船,分段包干、巡查管理,动员各种力量提前化解村与村的矛盾。
终于,600多艘龙舟同下水的画面今年又回来了。河里赛得起劲,岸边看得过瘾,一幅生动的端午民俗风情画跃然水上。随着龙舟竞渡活动的增加,龙舟相关产品的需求随之上涨,瑞安当地龙舟产品生意也非常火爆。有的店铺自4月份以来日营业额可达4万至5万元。
早在2006年10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刊发的《“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就富有远见地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穿过数千年历史长河,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并在现代化征程中展现新的光彩。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融入人文底色,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融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文化经济”将持续点亮浙江经济,点亮浙江人的美好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