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志愿填报服务别成了割韭菜

字体:
2024-06-12 09:02:2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朱浙萍

  高考一过,考生和家长又开始忙碌起填报志愿。一些天价志愿填报服务再次引起热议。有的培训咨询机构,为2024年的高考生推出了价值17999元的“圆梦卡”,服务包含四次专业填报咨询、志愿规划视频等内容。“2026年的志愿填报服务已售罄”“近2万元的志愿填报课程靠抢购”等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对此,有人认为是“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有人质疑,这是利用家长的焦虑,把家长当韭菜割。

  志愿填报服务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一些市场化机构利用掌握的招生大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帮助考生选择较为合理的志愿,这本是好事,适当收费也无可厚非。

  然而,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高考志愿填报师一味谋求利益,推出的服务却良莠不齐,收费畸高,甚至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这些志愿填报服务,与其说是顺应市场需求,不如说是钻市场空子,收取动辄上千甚至数万元的天价咨询费,不仅给家长加重经济负担,也干扰了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有的培训咨询机构,貌似为考生着想,实则贩卖焦虑;貌似说实话,却言过其实。要么夸大志愿填报作用,鼓吹“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要么散布诸如某某专业绝对不能报、某某地方绝对不能去等信息来博取眼球,通过种种营销话术,暗示考生及家长:如果不付费咨询,这么多年书就白读了。还有的咨询机构,包装炮制“专家名师”,甚至虚假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事实上,所谓的“专家名师”,可能只是经过了几个小时培训,拿着“台词”就上岗,有的机构推出AI“智能”选志愿,5分钟出结果……遇到这样的志愿填报“军师”,不是帮你“避坑”而是在“挖坑”。

  尽管乱象频出,志愿填报市场仍一片火热。某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的规模约为9.5亿元,是2016年的7.3倍。巨大的“生意”背后,暴露的是考生的迷茫、家长的焦虑以及有关方面指导工作的缺失。

  填报志愿非小事,事关考生的未来发展,绝不能沦为牟取金钱的游戏。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乱象的治理和监管。例如,教育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资质要求、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规范。强化对培训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资质的审核,确保其具备提供此类服务的能力和诚信度。同时,对违规收取高价咨询费、价格欺诈及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严厉整治,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此外,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基本信息需求理应得到满足,相关部门和学校不能当“甩手掌柜”,应当尽量给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理性的、科学的指导,特别是加大官方数据供给,尽量填补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信息鸿沟,一些必要的信息应当作为公共产品均等供应。只有当官方的、正规的辅导多起来、优起来,形成一个覆盖更广的公平普惠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减轻考生和家长的焦虑,让他们不再盲目地求助于市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庞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