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缓解受水城市用水紧张局面,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0年累计调水超68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106.37亿立方米。
一渠“惠民水”,浇灌好“丰”景,润万家。南水北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浇灌着北方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命脉,串联起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映照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这场润民千里的接力,是用生命之水润泽万民的壮丽诗篇,承载着无数中国人梦想的民生奇迹,指引人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持续稳定的效益发挥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水资源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不断增强,奔涌“南水”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北京,首都人民喝的、用的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是“南水”;在河北,黑龙港地区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推动了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在天津,化解了城市供水“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已经成为供水主水源……区域协调发展有了“保障水”,人民的日子自然更殷实。南水北调破解北方水资源制约难题,促进南北之间各类资源和经济要素优势互补、畅通流动,释放北方优势产业潜力,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夯实了水资源支撑。
践行新要求,展现新作为。从初步设想的提出到最终的实施落地,南水北调工程历经了数十年的风雨兼程。无数党员干部、水利专家、工程师以及普通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汗水,共同书写了这部壮丽的水利史诗。如通过建造大规模的水泵站、输水渠、隧道和水库,解决因南方的地势较低,北方则相对较高,水从低处向高处流动的巨大难题。尤其是在东线工程中,52座水泵站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通过高效的动力系统,将水源从长江下游抽升并输送到北方干旱地区,此外,工程还采用了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确保输送的水符合饮用标准。再如通过建设湿地、植树造林等手段,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输送,还为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善,让“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承诺有了十足底气。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不管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汉水源村村支书王光俊组建“护河护水小分队”,定期清理河道垃圾,确保汉江源头水清岸绿;还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清漂志愿者吴远志,至今已出动清漂船1000余次,清漂水域达5000平方公里。爱水、护水、亲水,全力以赴守好北上的“南水”,当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工程为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为重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让一项项规划逐渐清晰,一个个方案编制落地,描绘未来的蓝图被分解成一张张“作战图”,一项项“时间表”渐进为“计程表”,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守好这一库碧水。
调水梦,中国梦。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南水北调,既是“振兴水”“幸福水”,更是跨越世纪的不变初心、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如今,它用清澈的水源滋润了北方的土地,更用真挚的情感润泽了人民的心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坚信,这条生命之水的壮丽迁徙,将继续润泽万民,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