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从“尔滨连续剧”看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

字体:
2025-02-17 08:32:34 来源: 北京日报 评论员 杜梨

  连日来,网红之城“尔滨”因亚冬时间再成顶流——松花江畔,张灯结彩,街头巷尾,人流熙攘,憨态可掬的吉祥物“滨滨”“妮妮”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热情。本届亚冬会,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参加,创造了亚冬会参与国家地区数量和人数的历史纪录。

  “在580天内完整筹备一届亚洲冰雪盛事”殊为不易,“尔滨”还带来了诸多惊喜。开幕式精彩绝伦,五星红旗与大美河山同框,小女孩用冰灯“点亮”雪花摩天轮,红蓝双色“冰凌手绢花”旋转翻腾舞出浓浓民族风;赛事保障周到,机场、铁路等交通枢纽焕新升级,约6000名志愿者在一线热情服务;场馆建设坚持绿色环保,所有竞赛场馆均为现有场馆提升改造而成,采取“一馆一策”方式,保留原有主体结构和建筑风格。

  “尔滨”晋升“国际滨”,迎来新一波“流量和富贵”,也直观展示着时代的脉动。犹记得首次承办亚冬会的1996年,哈尔滨全城GDP刚破500亿,冰雪大世界还未落地,亚布力雪场遇上八年来最低降雪量,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组委会发动大量人力背雪、垫雪。此番亚冬会再回故地,哈尔滨的GDP已冲破6000亿,引领着冬季旅游新风尚。再看赛事筹备,无人机“5G+北斗”广域无缝融合定位技术、自动化“型冰机”、清洁高效的电动浇冰车等“黑科技”触目即是。透过这部“尔滨连续剧”,世界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蓬勃向上、一个大国的日新月异、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本届亚冬会在乙巳新春开幕,与三年前的北京冬奥会遥相呼应。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后冬奥时代”的一次检阅。数据显示,我国冰雪经济的总体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国共有各类冰雪运动场地近三千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冰雪运动的普及,冰雪经济的火热,见证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蕴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与动能。参照发达国家,人均年GDP超过5000美金将产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超过8000美金将是冰雪运动的爆发期。“体育生活化”是小康生活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着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支撑着中国坚定迈向体育强国。

  这场冰雪盛会,也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旅、文明之旅。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环境、智能的生活场景、传统的文化风貌……站在世界镜头之前,现代中国的每一面都格外出彩。本届亚冬会恰逢首个“非遗版”春节,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我国共接待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游客逾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2%。越来越多外国友人看见中国、感受中国、拥抱中国,化身“新时代的马可·波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越来越多的真实信息跨越山海,那些误解中伤、刻板印象,自会不攻自破。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中国天坛、印度泰姬陵、新加坡鱼尾狮等造型相得益彰,呼应着“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团结向前的共同愿景,生动而鲜活,活跃于徐徐展开的冰雪画卷里,映照在开放包容的琉璃世界中。正如运动员在赛场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与追求更团结并行不悖一样,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不会变,团结的力量总比试图分离的力量更加强大,合作共享、一起向前才是面向未来的应有姿态。

  “点亮亚洲,让梦想翱翔;冰雪同梦,携手向前方……”体育盛会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期待更多人读懂中国的邀约——共同“坚守安宁和睦的共同梦想”“坚持繁荣发展的共同追求”“实现交融相亲的共同心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黄泽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