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其中包含了整治AI技术滥用乱象:突出AI技术管理和信息内容管理,强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打击借AI技术生成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水军行为等问题,规范AI类应用网络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一个被称之为“互联网死亡理论”讨论程度很高,这个理论主要阐述的是非人类行为生产的内容和流量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上以假乱真的虚假信息已经到了无法分辨的地步,互联网也就丧失了实际功能即走向死亡。或许,在多年前讨论这个话题科幻成分要远高于现实成分,可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让“死亡互联网理论”的预测变得愈加真实。
可以说,人们被AI技术乱象困扰已久,此番整治专项行动是应时之举,也是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由之路。一段时间以来,AI技术滥用乱象日渐频仍,诸如AI换脸、AI魔改、AI造假、AI造谣等现象造成的侵犯个人隐私、泄露身份信息、操控社会舆论甚至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更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
对此,公众在网络舆论场曾就“AI污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新华社也刊文评论,“警惕‘AI污染’乱象,网络空间不是乱扔乱堆的‘垃圾场’”。诚然,各类公众讨论和媒体评论都深刻地挖掘到了AI技术乱象造成的诸多负面影响,但这些举动也只是停留在了认识和反思层面,对于治理此乱象还使不上大力。换言之,从根源上有效治理AI技术滥用乱象还需多主体、多方位、多路径形成强大合力,此次专项行动就开了个好头,也形成了有力震慑。
实践证明,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整治网络乱象,是网络生态治理的关键途径,也是为公众打造美好安宁精神家园的明智之举。应当看到,对于AI技术滥用乱象的整治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一是维护了广大网民的利益;二是打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三是促进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毋庸讳言,科学技术发展应围绕现代文明进行,而挑战现代文明就必然制造诸多尖锐矛盾。简言之,AI不可滥用,这应是AI技术发展之思。
总结而言,技术本身无对错,但其应用不可一再突破底线。让AI技术行正道、出正果,真正利人、利企、利社会,此次专项行动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