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假期,若要论顶流,一个是赛龙舟,另一个是“苏超”。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只有世仇!”“没有人情世故,全是对胜利的渴望!”估计没有人能想到,“散装江苏”这个梗再一次火爆全网,竟是因为一个足球联赛——“苏超”。
“苏超”全名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今年首次举办,江苏省13个设区市分别组建1支代表队。“苏超”前两轮比赛12场均有近9000人的观众,超越同期的中甲联赛。
“苏超”称得上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一次创新实践。
“苏超”是政府办的比赛,政府下场“玩梗”,甚至连文旅体的融合发展,也少不了政府的身影,可从场上到场下再到场外,民间气息十足。参赛运动员的多元和接地气,观众和网友们的“接力玩梗”,江苏各地与“苏超”碰撞出的人间烟火气,做火了旅游,也提振了消费。像常州,在输球之后干脆放出所有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费三天的“大招”……我们看到的是,在政府搭台和护航下,民间力量尽情蓬勃地生长,这一切也都让“群众唱戏”具象化了。
今天的“苏超”,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贵州的“村超”“村BA”,浙江诸暨的“村BA”,还有浙江的“村晚”等。这些与民间息息相关、充分接触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能一一出圈,也不乏一些共性原因。
一则相关活动都是回归各地的优势与特色,回归竞技体育以及文化活动的本真纯粹。比如,江苏本身就有丰富的足球资源,江苏职业联赛参赛俱乐部数量仅次于广东;诸暨是浙江拥有标准篮球场最多的县级市,诸暨“村BA”依托于全市2232个标准篮球场;浙江“村晚”,至今举办已有45个年头,火遍全省各村,节目也大多是浙江非遗民俗、地方戏曲。相关比赛和文化活动主打一个“你行你上”“求真求实”,“共同参与”“共同快乐”,比赛自然更野性、更好看,活动也更生动活泼、更接地气。
二则这些活动都在政府和民间实现了开放有序、平等尊重式的良性互动。苏超的“玩梗大战”,诸暨的“村BA”背后,是政府推动“以赛助旅、以赛扶产”全产业链的构建,以及“多一个球场,少一张麻将桌;多看名角,少些口角”式的民间回响等。这些都让“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而这两点,底层逻辑都是一致的:让群众唱主角,将民意转化为实际行动。
“苏超”“村超”“村BA”们,无论是之前的火出圈,还是之后的实现长红,以及持续将热度和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转化为“老百姓越来越鼓的腰包”等追求,都离不开也绕不开“以民为本”这一底层逻辑。
当然,政府部门既要保护好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也要注意引导群众活动沿着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让“群众唱戏”唱出活力、唱出美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