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千万工程”嘉兴现场会上要求,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像奉化滕头村那样,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重温这一重要论述,我们倍感亲切,更觉责任重大。
20年来,滕头村在生态立村的思想认识上实现了三次跃升:一是从“吃资源饭”到“环保美村”,1993年成立全国第一个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否决了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污染严重的50多个项目,开启了生态保护的自觉行动。二是从“环保美村”到“绿色招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绿色招商上来,引进和兴办了30多家企业。三是从“绿色招商”到“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倡导绿色、节约、安全生活方式,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村。三次跃升,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持续迭代,更是一场深层次发展方式的变革。
思想是灵魂,实干是答案。“‘常青树’不容易,滕头要继续走在前列”。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对滕头村来说,就是要牢记嘱托,追随时代的步伐,把“生态立村”理念践行到底。
当前,浙江乡村振兴正进入新阶段,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对于滕头村来说,就要努力做好“融城强村”大文章。这不是简单“靠近城市”,而是主动融入、深度对接——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缺什么,就向城市要什么,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城市是大市场。乡村要发展、农民要创收,就要紧盯城市、紧盯城里人,为城市提供资源、产品与服务,让城市和城里人变成我们的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打造了5A景区、现代农业孵化园、连锁生态酒店、连锁养老院等面向城市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生态空间和康养服务。“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不是一句口号,正在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项目、人才、资金等是关键。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美村引流”“人才回流”“企业导流”等三项工程,促进城市反哺乡村。“美村引流”,主动对接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延伸与辐射,让村民过上不输于城市的美好生活。“人才回流”,吸引城里人到村里创业、就业,解决乡村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企业导流”,发挥企业主体功能,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电商、亲子旅游等新兴产业,让小农户连接大市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滕头村,不仅是一句理念,更是引领发展的金钥匙。它告诉我们:生态立村,立的是长远之志;绿色发展,走的是共富之道。面向未来,乡村振兴不仅要“守绿”,更要“点绿成金”。
(作者系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