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K字签证为中国未来揽才

字体:
2025-10-09 07:06:2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评论员 王彬

  我们需要前瞻思维、长远思维,而非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K字签证”式的开放举措、引才举措,就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表现。

  在近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宣布即将增设青年科技人才签证(K字签证)。这一举措旨在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持证人可在中国停留更长时间、多次入境,且无需企业出具邀请函。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

  消息公布后,社会舆论泛起涟漪:门槛是否过低?会否加剧国内年轻人的“内卷”?中国会否成为移民国家?这些疑问背后,折射出公众对新政策的关注与审思。细究K字签证的定位,它面向的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STEM专业的毕业生(学士学位及以上),或在这些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有人只看到“学士学位及以上”就认定“门槛低”,却忽略了“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这一重要前提。他们和国内年轻人相比,各有所长,可以各显其能,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实际上,中国科技人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我们不必担忧K字签证带来挤压效应。

  同时,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让来自全世界的更多人才,让他们的专业才能和国际前沿视野为我们的事业做贡献,补上我们的不足和短板,显然会给国家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增益,发展的“蛋糕”也能进一步做大。K字签证的落地,也会进一步发挥人才的“鲇鱼效应”。

  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赢得人才,才能赢得未来。美国的崛起,离不开近百年来其对全球科技人才的吸纳。现在不只是中国,别的国家也在放宽签证规定以吸引技术人才,全球人才争夺战,正悄然打响。我们国家要想有更大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在人才争夺上不仅不能“落人一步”,还要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多下功夫,切实提升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有容,德乃大”这是千年古训,更是现实箴言。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更是发展的必选项。以开放求发展,中国受益匪浅,无论是加入WTO,还是近年来对外开放的一系列举措,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福祉是显而易见的。K字签证显然就是一个开放的新例证,向全世界释放这样的信号:中国必将更开放、更包容、更具生机活力。

  面对新鲜事物,人们有疑虑、有不解,这很正常。一些人对国家推出K字签证的深层次用意,还没有完全领会,这也说明相关政策的释疑解惑工作还需持续推进。大家也不妨多给相关部门一些时间。

  总之一句话,胸怀宽广,方能走向长远。《之江新语》中写道:“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需要前瞻思维、长远思维,而非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K字签证”式的开放举措、引才举措,就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表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