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改变,也有很多没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风云变幻,而中国和浙江埋头苦干、稳中求进的态势没变,浙江人那种时不我待、敢闯敢拼的劲头没变。
还有不到60天,不平凡的“十四五”即将鸣金收官。这五年,一个“拼”字,虽简单,却能浓缩太多的奋斗和汗水,让身处这一片时空的我们有强烈的共鸣。
GDP迈上9万亿元新台阶、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连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五张榜单“大满贯”、杭州“六小龙”等科技型企业崛起、“蓝色循环”再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五年,尽管面对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我们却从未放弃敢闯敢拼、奋起突围的劲头,最终收获珍贵而厚重的果实,无数普通人在这五年走出不寻常的人生路。未来,回首过往,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征途中,“浙”五年必将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观察很“拼”的“浙”五年,笔者认为可以有三个视角。
在时间河流中看“浙”五年。
浙江,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浙江?时光的回响里,藏着答案。“十四五”期间,浙江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情况作出重要批示。“八八战略”不仅是浙江走在前列的一把“密匙”,也是制胜未来的一大“法宝”。
以战略的“不变”,应对形势“多变”。“十四五”期间,全球产业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但是浙江每到改革发展的重大关口,都通过“八八战略”这个制胜法宝走过风云变幻。这说明,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只要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为浙江倾情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主动。
从先行身姿上看“浙”五年。
地理方位上的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发展方位上的浙江,承担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先行探路的责任。202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六次赴浙江考察调研,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并在“4+1”重点领域为浙江精准点题。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布局“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浙江,承担着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之重任。这也意味着,浙江仍要走他人未走之路、闯他人未闯之关。
“十四五”期间的浙江,对标落实“4+1”重要要求,确定了13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并梳理出501项任务举措。比如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改革试点、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和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人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等,用好“案例即路径”,通过“小切口、大牵引”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只有不断放大格局视野、抬高发展坐标、争相挺膺担当,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找准浙江方位定位,为全国大局多挑大梁、多作贡献。
从群众冷暖里看“浙”五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2021年,浙江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十四五”期间,浙江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浙西南大山中的景宁畲族自治县,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曾经是这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山区独居老人到邻居家吃饭,只需“加双筷子”;海拔600米以上高山生态农产品卖出超亿元价值;基层就业服务站让民众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的缩影。在老百姓看来,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了,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开挂的人生,都是拼出来的!”社交媒体上,这句话被很多人点赞。我们只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敢拼敢赢,“十五五”“浙”张新图画,必将更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