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本升技”并非逆向选择

字体:
2025-11-12 07:35:4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胡欣红

  近日,热搜榜上一则“双一流高校女生毕业3年后上青岛技校”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今年27岁的江苏女孩曹蕊,2022年毕业于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会计专业,连续两年跨专业考研失利后,她找了一份外贸工作。工作1年后她选择进入青岛市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在她看来,与其追求学历的提升,不如追求能力的提升,虽然不是会计专业,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可以考取电工等技能等级证书,同样能找到好的工作。

  众所周知,如今的就业市场早已不是“一纸文凭走天下”的时代,学历通胀让传统专业的就业竞争愈发激烈。曹蕊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它是新一代劳动者立足现实、精准规划职业路径的理性突围,不必大惊小怪。

  近年来,类似曹蕊这样“本升专”的案例屡有听闻,表明这不是偶然的“个人冒险”,而是新一代劳动者职业观念的集体转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就业市场与人才供求结构深刻变革的外在表现。

  曹蕊们的选择,为高校办学、职业教育发展与学生求学提供了多重启示。普通高校需打破“重学术轻应用”的惯性,强化与产业的衔接,避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防止培养出“有学历无能力”的毕业生。职业院校则需抓住机遇提升办学质量,打造“技能培养高地”,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

  对学生而言,更需摆脱“学历执念”,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曹蕊的“本升技”,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逆向”选择,实则是人才生态向“多元、务实”方向演进的积极信号,绝非“学历降级”。当社会不再以学历论英雄,当教育能真正匹配个体需求与市场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才能形成。而这,或许正是类似案例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