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警惕政策一上新谣言就上线

字体:
2025-11-20 08:22:02 来源: 新华网 记者 杨玉华 潘峰

  从“新增房东税”“养老金要大幅缩水”,到“全民强制缴纳社保”等,一些公共政策刚出台,各类“蹭热度”的网络谣言就会跟风冒头。

  为啥政策一上新,谣言就上线?

  分析起来,背后藏着两层原因。一是公共政策自带“关注度光环”,事关每个人的钱包、权益,本就是公众焦点。一些造谣者自然不肯放过这些博眼球的“流量富矿”,不惜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甚至歪曲解读、恶意抹黑。二是部分政策发布或解读存在“模糊地带”。公众疑问缺乏权威解答时,谣言便会乘虚而入,填补大家的“信息焦渴”。

  这些谣言或伪造“红头文件”,或假冒权威名义,不仅让公众对政策产生误解,更会挑动社会情绪、消解政策善意。往往让政策落地受阻,政府公信力受损,最终破坏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对恶意造谣生事者,必须持续强化打击力度。要杜绝“政策上新、谣言上线”,不能只靠事后“打假”,更要从源头堵漏洞。

  公布政策前多做预判,对涉及面广、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共政策,提前评估,避免因“考虑不周”给谣言留口子;政策发布同时解惑,用通俗语言把政策说清楚,对公众关心的焦点、疑点主动解读,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误读、误解;谣言冒头后快速辟谣,用准确信息消除公众疑虑。

  当然,公众的理性也是“防谣利器”。就像网友说的:“政策不是‘谜语’,解读不该靠‘猜’;消息别听‘小道’,求证多查‘官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庞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