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长期照护师,守护更美“夕阳红”

字体:
2025-11-26 09:20:39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评论员 陈江

  11月25日,首届浙江省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在桐乡拉开帷幕,55名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选手同台竞技,比拼操作技能。而在几天前,杭州刚刚结束浙江首场长期照护师考试,327名考生争抢行业入场券。一赛一考,连续两个“首场”密集亮相,让长期照护师这项新兴职业一下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这个职业成为新兴职业并非偶然,背后是日益紧迫的银发浪潮: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家庭规模却越变越小,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照护压力已成为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也正因如此,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健全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体系,多增加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国家层面布局认证,正是对这场深度老龄化的主动回应与制度性破题。

  近年来,浙江多地试点“无陪护病房”。在这些病房里,患者的日常照护由经过规范培训的护士和长期照护师团队负责,此举既减轻了家庭的照护负担与心理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专业、有尊严的照护服务。“无陪护”的背后是专业化照护力量的全程陪伴,长期照护师在其中至关重要。

  不过,一个新职业要发展壮大,光有社会需求远远不够。目前,长期照护工作仍面临劳动强度大、社会认同低、职业前景模糊等现实困境,这导致人员流失率较高。想让长期照护师的名牌真正闪亮,必须打通其职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首要一环,拓宽职业发展通道,让其有奔头。这需要建立清晰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今年8月,浙江省医保局与省人社厅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长期照护师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具体路径,将这一职业分为三个等级,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关键一招,建立合理薪酬体系,让其有甜头。当前,一线照护人员收入普遍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让薪酬与技能等级、工作强度、服务质量等挂钩,体现其专业价值。更深一层,提升社会认同感,让其有尊严。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推动长期照护师职业化,不只是为了填补“谁来照护”的人手缺口,更是为了定义“如何照护”的质量标准。它关乎老年人的晚年尊严,也关乎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未来,唯有在职业通道、薪酬回报、社会尊严上持续发力,才能让长期照护师这个名字真正闪耀,稳稳地接住那片正在加速到来的夕阳红,让老有康养的愿景照进现实。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吴珂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