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发展的专注力,应有长期主义的坚持。认准了,坚持干,做正确而恒久的事,就能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最近,笔者居住的社区策划了一场小型“儿童阅读马拉松”活动。策划人是儿童阅读的推动者,在她看来,这次“马拉松”活动“不需要‘跑’得多快,只需要与孩子一起安安静静地阅读”。当不少人习惯了刷手机、接收碎片化信息,社区里的亲子阅读,成为守护专注力、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一种有益探索。
无独有偶,前不久举办的“2025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也引发广泛关注。在沪苏浙皖190个图书馆,7870名“选手”在6小时内同读一本30多万字的新书,并书写读后感悟。一名工作人员很有感触:“跑步马拉松和阅读马拉松一动一静,都是专注力与意志力的挑战。”
阅读马拉松是在书香中寻回专注力量。当下,不少人已意识到专注力减弱、深度学习能力退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寻回专注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回自身的学习力与思考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学习阅读当专心,个人成长应专注,推动发展也是这个道理。
增强发展的专注力,应有长期主义的坚持。上海是科技创新高地,却鲜有一夜爆红的产业“神话”,更多的是超前布局与绵绵用力。以集成电路为例,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建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900亿元;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省份分布中,上海以23家企业位居第一。作为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上海的集成电路之所以能保持领先优势,在于放长线的眼光与做大事的魄力。认准了,坚持干,做正确而恒久的事,就能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苦干实干离不开“埋头”,但专注发展切忌“只埋头、不看路”。尤其是随着跨界融合、省际合作、区域协同等深度演化,发展的专注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的协同力。拿长三角地区来说,三省一市围绕“一体化”目标,在人畅行、物畅流、数据互通、监管一体等方面不断“通关解锁”。正因为每个省市不把目光局限于自家“一亩三分地”,而是着眼区域、立足大局,才促进了精诚合作,拧成了“一股绳”。由此,对于一体化发展,相关地区和部门也应更加专注于破题、解题,实现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共赢。既埋头干好自己的事,又相互紧握彼此的手,既保持练好内功的专注,又持续强化协作一致的本领,就能以良性互动共促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确定之后,人是关键因素。党员干部干事的专注力,影响着地方发展创业的专注力。无论旧区改造还是城市更新,无论布局前沿产业还是推进产创融合,党员干部发扬攻坚克难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精细施策的巧劲,努力做到一抓到底、精益求精,方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成效。无论身处哪一工作岗位,保持“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干下去,终有出实绩之时。
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成功不会轻轻松松。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各项战略任务,需要一份难能可贵的专注力与意志力。当专注成为一种习惯,当坚持化作一种力量,即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千难万险的挑战,我们也能保持耐心与定力,锤炼突破自我边界、勇闯发展难关的本领,向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