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小凉山彝乡人的新年新选择

字体:
—2022—
11/21
15:11:08
2022-11-21 15:11:0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1日起,中国之声推出全媒体特别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记者蹲点日记》,第一篇:《小凉山彝乡人的新年新选择》。

  围着篝火,彝族传统的达体舞在村口的广场上跳起来,彝族新年就要到了。

  34岁的吉达依固和妻子前一天晚上刚回到茗新村的家里。夫妻俩在内蒙古包头的建筑工地打工,坐了三四十个小时的大巴车赶回来过年。在地图上,茗新村和峨边县城的水平距离不过3公里,但海拔落差超过700米,进村的路是曲折上山的一个接一个陡坡。

  由浙江援建的村小,塑胶跑道的操场上正在举行运动会。

  吉达依固到校门口看了一会儿,试图找到大女儿的身影。2005年,吉达依固和父母、妹妹从两百多公里外的冕宁县搬迁过来,当时这里有废弃的茶场和房屋,周边八个县区的上千名彝族群众陆续前来寻找生计。吉达依固一家住在茶场子弟学校的房子里,也就是后来新建村小的位置。之后,他开始外出打工。

  吉达依固:在厂里面杀鸭子,在服装厂里面也干过,做牛仔衣和裤子……

  吉达依固说,自己只上到小学二年级。用手机买票、扫码,都是这几年在走南闯北中才学会的。

  吉达依固:要努力,努力才行。

  茗新村的“茗”代表茶叶,是作为茶场的过去,而“新”,就是对未来的期许。2017年,这里成为四川省迄今最晚建制的村。2019年,茗新村脱贫,新建的房屋第二年入选“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

  吉达依固:要不是有政府的话,现在我都建不了一个房子。做饭怎么做,卫生怎么搞,现在都越来越好了。

  吉达依固家的邻居冷冷卢子和丈夫沙玛杰古几天前已经回家。夫妻俩曾经在浙江的工厂打工,为了离家近一些,又到成都做伐木工人。冷冷卢子听说村里正在建设的农文旅综合体要招服务员,去报了名。

  下午,附近的坡上有村民正在栽下茶树苗。这个农文旅综合体包括彝族十月太阳历主题的景观广场,8个县区不同风格的8栋民宿,以及周边的茶园。

  吉达依固担心父母的身体,也想让妻子回村找一份工作。准备过年的这两家人,都还记挂着新一年的工作。

  11月19日 星期六 晴

  杀年猪的声音在村子里此起彼伏地响起。吉达依固用三轮车拉回一车年货,又带着母亲马海哈伍和妻子阿如子无到村里的乌天麻种植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厂区负责人赵平认出了曾经在这里打短工的婆媳俩。

  赵平:她们两个来做过活的,都认识。

  车间里,去年育种的天麻在一个个玻璃瓶里生长。玻璃瓶码放在泡沫塑料箱里,堆满钢架。

  马海哈伍:现在这样又方便了啊。

  赵平:以前你来的时候还没有做这个钢架,都是直接推起来,现在可以摞十层。

  赵平说,10万瓶天麻在彝族新年之后就能收获,经过清洗、高温蒸煮,在原瓶里泡酒,可以卖到几百元一瓶。明年,这里的规模还要扩大。

  赵平:扩大规模,还要做10个那么大的厂房。需要的人更多,而且我们这还招固定的人员,长期工。

  马海哈伍:你干得很好啊。

  赵平:是政府支持得好。

  这里女工每天的工钱也从80元涨到了90元,符合条件的长期工还能领到政府的就业补贴。吉达依固的母亲说,乌天麻示范园的工作比割草轻松,她和儿媳都很愿意来。赵平说,只要你们愿意,过完年就等电话吧。

  赵平:只要你们愿意来,就给你们打电话。

  婆媳俩:愿意,肯定愿意。谢谢你们帮助我们!

  天麻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厂房顶上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除了供车间的制冷和照明等使用,还能卖电给电网,这是“农光互补”的意义。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由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建设,村支书张俊林介绍,光伏设施从今年7月运行以来,四个月时间实现28000元的电力分红。天麻种植企业的厂房租金每年3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已经从几年前的“0”,增长到119万元。

  冷冷卢子和丈夫沙玛杰古到村委会找张俊林咨询选拔服务员的事,还鼓起勇气问了收入问题。张俊林也交了个底。

  张俊林:保底是2000元左右一个月,能做好的话,也有一些提成等之类的。还要给你们买保险等。

  冷冷卢子:和在外打工差不了太多,因为我们在外面要自己吃饭,消费也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小孩。

  11月20日 星期天 多云间阴

  今天是彝历新年的第一天,相当于春节的大年初一。

  冷冷卢子和婆婆在门前的院子里切肉,公公刨了半桶土豆丝,也是香肠的原料。沙玛杰古递过来一碗酒和刚煮好的肉块,又带我们看屋后挂起的腊肉。烟火正在下面熏烤。

  这一天,茗新村农文旅综合体工地正在继续施工。同样没有休息的还有茗新村和峨边县城之间的山坡上,成昆铁路复线峨边南站的工地。上午十点多,一节线路检查车从这里开过。我原本想象的是缓缓驶过的声音,但其实是一瞬间的呼啸而过,车后扬起尘土。

  五十多年前通车的成昆铁路连接起大小凉山和外面的世界。十多年前,吉达依固全家坐着成昆线上的慢火车搬迁到茗新村。而预计下个月通车的成昆复线,将让动车组第一次开进这连片的大山。

  几天前,有乐山市的大学师生到茗新村与村民和干部座谈,也说起了这之后的“走出去”和“留下来”。

  老师:有人才,发展才是持续的。还要做文旅融合,需要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设施……

  而在这个新年里,小凉山茗新村里的彝乡人,对于远方和故乡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凉山;彝乡;新年责任编辑:江小来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