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就是通过设备捕捉到人类的脑信号,然后让机器来执行相关指令。是不是感觉非常梦幻?如今在广东、浙江等地,这种仿佛科幻电影的情节,正在一步步“接入”现实。
能抓、能握、能牵手……眼下这款智能仿生手可是明星产品,它可以提取手臂上微弱的肌电和神经电信号,识别运动意图,做到了“手随心动”。
眼下,像这样的脑机接口产品不在少数。这位实验员正在给志愿者戴上采集脑电的头罩,它可以收集大脑发出的电信号,转为可视化的脑电图谱,通过波纹的浮动来判断人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都展宏:它就可以像画地图一样,就是把我们看不见的那些电信号给它画出来,然后在这个图上面就可以显示,我们才能去找到出问题的区域和工作比较好的区域,对它进行一个类似于增强辅助的效果。
不但可以检测出人脑的专注力,脑机接口设备还可以利用这样的“专注力”来控制外设设备。
总台记者 何俊儒:我们现在也进到了这样的一个专注力训练的房间,我们可以试一下。画面中显示了一个像这样的篝火的一个视频,那通过我的专注力的不断提升呢,这个篝火里面的火苗会燃烧得越来越旺。可以看到在左上角有一个我对应现在专注的分数。
目前,脑机接口在医疗、科研方向得到了应用,从渐冻症、脊髓损伤等运动障碍类疾病,到癫痫、疼痛管理等神经调控方向,再到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都已经有了进入现实的可能性。
在家居生活中,像用脑电信号智能调节灯光、控制平板电脑等,新的应用场景也已经出现。
脑机产业:尚在早期“探索”阶段
今年9月,工信部正式对外宣布,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于未来产业创新的工作,主要聚焦4个方向,脑机接口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访了多家与脑机接口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提到产业目前的状况,一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脑机接口的科学研究进展很快,但是产业目前还处在早期的“探索”阶段。
深圳中科华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都展宏:现在它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的早期。
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李远清:目前我们还在摸索之中。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并没有办法真正实现,绝大多数的脑机接口产品还是面向神经疾病的治疗,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还不是特别多。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邓春山:它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在睡眠监测,在一些注意力监测,或者在一些消费医疗的场景里面用得会比较多一些。
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在很多人看来前景广阔,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不少从业人员坦言,当下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某脑机接口企业负责人 韩璧丞:其实对于脑机接口来讲,目前是没有成熟的供应链的。
脑机接口涉及产业链条很长。产业链上游包括脑机采集设备、芯片、数据库、算法,中游包括脑机采集平台和脑机接口设备等,下游则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一个公司要完善自己的供应链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家公司用了八年时间。
某脑机接口企业负责人 韩璧丞:每年大概有几十万台产品的量产,这也是过去八年时间里面,把整个脑机接口的生产和供应链全部都进行了努力完善的结果。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产业,资金也是困扰企业的难点之一。一个脑机接口项目,从立项到做出工程样机,大概需要三年时间,从工程样机到做完临床试验,顺利的话,可能需要五年左右。整个项目大概需要八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公司的研发成本至少上亿元。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一旦技术路线研发出了问题,很可能遭遇项目失败或者更长的周期。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邓春山:脑机接口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讲的话,既需要兼顾长期的目标,脑机接口的技术研发临床推进,又需要养活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
脑机接口 产业之路该如何走?
毫无疑问,脑机接口未来有着巨大发展潜力。但是眼下,还处于发展的孕育期。面对这种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要如何营造好的环境,让它能健康快速成长呢?
斯万教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智慧生物医疗器械领域科学家,5年前,他来到中国组建了实验室,还创办了脑机接口企业。他告诉记者,正是看中了中国的孵化机制、执行速度等优势,另外还有市场规模和工业基础等。
西湖大学教授 默罕默德·斯万:在中国,一切的执行都非常迅速,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孵化项目来投资于这一领域,加速技术转化。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不少地方都发布了培育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很多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研发活动中。在深圳,2022年资助未来产业领域科技项目达数百个,拨付科技研发资金超20亿元。在江苏,下达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数亿元。在浙江,目标到2035年打造5组未来产业国际公共专利池,构建5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的未来产业集群。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对于脑机接口这种对科研要求极高的产业而言,更应该找准发展路径。
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潘纲:这时候更需要产学研密切一起做。临床上发现这个有效果,我们马上要知道发现这个东西,又去脑的运行机制上弄清楚一点,反过来又可以反馈过去临床。可能我们要是看看文章再回来再弄,可能要5年才能做出来,那如果临床科研一起做,可能3年就好了。
潘纲告诉记者,科研机构和产业的结合,可以避免研发走弯路,减少研发时间。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在各地对于未来产业的规划中都提及要“培育产业集群,深化产业开放合作”。面对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的“未来产业”,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不仅仅需要产学研的紧密联动,产业中各个领域的开放共享也会加速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
某脑机接口企业负责人 韩璧丞:脑机接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蓬勃的一个底层技术。它特别像100多年前电的发明或者是几十年前互联网的发明。看脑机接口一定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单一产品和一个单一技术,它里面会诞生无数的产品和无数的产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