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销量占比首超燃油车!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成定局?专家分析

字体:
— 2024—
04/22
09:36:26
2024-04-22 09:36:26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2020年,我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现已提前完成。什么是渗透率?首超50%,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是否成定局?一文了解↓↓

  一组数据看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变化

  据该协会的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4月1日至14日,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近二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

  2016年到2019年,虽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到5%,但燃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主角。

  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

  随后,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迎来爆发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

  专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相关产业链也将得到蓬勃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渗透率超50%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汽车渗透率?渗透率首超50%,是否意味着新能源取代燃油成为定局?接下来一起听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分析。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 崔东树:渗透率就是指新能源车在整体乘用车销量的占比,体现了新能源车在市场的份额表现。如果渗透率达到了30%、50%,它就代表了从一个初始阶段到一个成长阶段,到一个相对成熟阶段,它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

  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主要的原因在于从我们发展的趋势,从低碳环保的理念来说,燃油车本身是一个一次能源的产品。而新能源车它可以使用这类的二次能源。所以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转换方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 崔东树:渗透率首超50%的话,目前意味着新能源车得到了消费者的日益的认可。而且新能源车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了主流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证明了整个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呈现持续逐步上升的态势。未来新能源车成为我们消费主流是必然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遇 “逆风”

  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大亮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量达到2000万辆,从第一辆新能源车下线到1000万辆用了15年,而第二个1000万辆只用了17个月,2024年上半年中国将迎来第3000万辆的下线。

  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而这其中,有120.3万辆是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7.6%。可以说,每4辆出口汽车中,有近1辆是新能源汽车。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出海,“新航道”上,有些国家选择的不是寻求合作共赢,而是制造“逆风”。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在没有欧盟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行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不到半年时间,欧盟委员会再次表示,于3月7日开始,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为期9个月。

  为应对这种贸易保护主义,中方也在积极采取行动。这份编号为DS623的案件,就是日前,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起同美国的争端磋商案。3月26日,中国就美国《通胀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中方的理由是,美方以“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环保”为名,出台《通胀削减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制定出台歧视性的补贴政策,扭曲了公平竞争,严重扰乱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违反了相关世贸规则。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 何亚东:中方起诉,既是维护中方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益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之举,也是为了坚定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维护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记者看到,中国在WTO发起的诉讼中,详细列出了美方的争议措施。其中提到,2022年8月16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立法成为法律,这可能是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单一补贴措施。对《通胀削减法案》 提供的气候相关补贴,官方估计价值为3930亿美元,其他独立研究估计,这些补贴的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

  在中国给出如此具体数据的同时,一些国家则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近日,彭博社的一篇报道也认为,相关数据分析,并不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法。

  财政部副部长 廖岷: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无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正如彭博社4月3日另一篇文章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燃油车;新能源责任编辑: 江小来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