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江东去,长卷万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着全国“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
最:贵阳建成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
贵阳日报记者石照昌 摄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在贵州,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娃,说起家乡,谁都会脱口而出这句话。下雨天多,太阳见得少,山地丘陵多,平地少,这10个字让人们对贵州形成落后、贫穷的刻板印象。
然而,这个限制区域发展的“恶劣”自然环境,突然间翻手为“云”,成为不可多得的优越条件,造就贵州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截至2024年10月底,投运、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达47个。贵阳建成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让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苹果等全球顶尖企业纷至沓来。
一
“1℃值多少钱?”来到贵阳贵安新区,很多人都会问出这道“天气换算”题。
作为全球集聚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到2024年8月底,贵安已经累计引进21个数据(算力)中心,建成标准机架13.7万架,服务器承载规模达137万台,上电服务器81.1万台。
对大型数据中心来说,一般电力成本占支出成本的50%至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所有功耗的40%,散热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行。80多万台服务器在同一时间内“跑数据”,能耗是个惊人数字!
“我们从来不担心,贵安新区常年气候凉爽。”一家数据中心贵州区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
“贵安是天然‘大空调’”,贵安新区政府官员对外宣介,往往第一句话就是天气。海拔高、气温低,雨水充沛,无严寒,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8.3℃至19.6℃,近10年夏季平均气温仅为22.9℃,妥妥的“凉夏”,这样的气候对数据中心服务器散热来说,自然界就是它的冷却塔。有官方统计过,一个有1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每小时耗电量10万度,气温每降低1℃,每天可节约45万元。80万台,每天就省下360万元!
而到2025年,贵安的服务器规模将达到400万台,1℃值的钱会更多。
水多,山多,地不平,让贵州又加持了一项优势:电多!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等大小支流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286万千瓦。地势高低差明显,使得电站建设更为方便,让贵州水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这为大数据运营企业提供了廉价、稳定的电力资源,大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贵州地处我国云贵高原,远离环太平洋地带,地理结构稳定,地质灾害很少,因此地质上的安全是数据中心选择贵州的一大因素。另外,贵州南可达广东广西,西可到云南四川,东去两湖苏沪,地理位置突出。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这里成为各大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的不二之选。
二
云遮雾绕的秀美风景是贵州文旅的“金名片”;而今,乘着大数据的“云”,贵州真正成为“云上贵州”。
今年38岁的周源,见证了这一切。
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新华社图
“你看,像童话小镇吧,那是正在建设的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的华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指着贵安新区数谷大道旁一片五彩斑斓的建筑群,周源满是自豪。
2008年从贵州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作为安顺人的周源留在了贵阳,一直从事软件服务行业。那时候,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交易、什么是大数据中心,大家还不是十分清晰。
2013年,机会来了。当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一起到贵阳建南方数据中心,并选择贵安新区建设数据存储中心。
对此,贵阳分析,数据存储只会利用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企业消耗的电量,增加地方收入有限,让正在形成的“大数据”概念转化为应用落地生根,形成以数据存储为起点,以大数据产业开发应用为特征的业态才更有前途。
一手抓大数据中心建设,一手筹划大数据产业成为贵阳共识。
“2015年5月4日,国内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挂牌成立。当时这个行业是片未开拓的蓝海,我们年轻人想法也比较新,我就加入到交易所,一直干到现在。”周源满是冲劲。
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新华社图
华为云数据中心隔壁,一个造型奇特的小山包引起记者的注意,山体上竟然一排开了5个隧道。“这是腾讯七星数据中心,也是我国首个洞库式数据中心。山里全挖空了,有3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台服务器。”周源如数家珍,“它不仅能抗爆,还利用岩层隔热保温优势,实现数据中心在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一大批超大型数据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成为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最亮丽的地标。”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建设工地,周源信心十足。
2015年,国家旅游数据(灾备)中心落户;2017年,苹果公司iCloud数据中心落户;2020年,腾讯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落户;2021年,阿里巴巴云数据中心落户;2023年,网易数据中心落户;2024年,华为云智算基地签约建设……大公司、大项目接踵而至。“可以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的‘硬件’底子已经相当深厚,属于贵州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才刚刚开启。”周源说。
三
然而,当年从数据存储转向数据交易,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交易所成立那天,我们都很激动,这个全国第一,对贵州来说弥足珍贵。”已任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市场部行业总监的周源回忆起初创时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虽然抢先进入了大数据蓝海,但实现的过程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只螃蟹’该怎么吃,谁都不知道。”
“因为是从无到有,没有完整的可参考的范本,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监管难的问题都需要一个一个解决。”周源坦言,刚开始那段时间,他和同事们都不知道数据交易所应该建成什么样。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阳考察,并走进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总书记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这一下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方向没有错。”
为把“有道理”变成“有实力”,之后的几年里,周源和同事们跑遍了全国无数机关单位、企业院所,了解他们对数据要素的认知以及需求,记下的笔记本堆满了整张办公桌。
2024年,第10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更让他们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着贵州的大数据建设,在贵阳举办2018年和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时两次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2021年,总书记再次到贵州考察,要求我们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22年5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了全国首套数据交易规则体系,从流通交易规则、合规审查、成本评估、价格评估、资产价值评估、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商准入七个方面进行规范,打造数据交易全流程服务体系。
“这套体系,通过大数据交易,不仅可以合规流转个人数据,还能购买气象数据、电力数据等,面向全国提供高效、安全的市场化流通交易服务,保真、保价!”
体系的形成让数据交易变得更流畅,并创下了多个全国首例。2023年初,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获国家OID注册中心授权,成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登记OID行业节点,面向全国提供数据产品登记、数据资产登记、数据交易登记等服务,成功破解“确权难”的痛点;上线全国首个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用户输入行业、应用场景、数据质量等信息后,即可获得具有公信力的数据产品价格区间,解决了数据“定价难”的困扰……
从摸石过河的日拱一卒,到如今傲立潮头的标杆引领,周源和同事们“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一路干成了行业领路人。
打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官网,首页实时更新着累计交易额和入驻交易市场的主体数,一串串跳动的字节、一行行闪过的代码,云端数据源源不断地完成交互。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入驻的主体已超1000家,累计交易额逾49亿元,数据交易空前活跃、全国领跑。而2023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年总产值(收入)达2200亿元,五年实现翻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规模5年增长5倍;云服务“首位产业”收入占全省软服收入70%以上;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谈贵州必谈大数据、谈大数据必谈贵州成为一种共识,就像谈论山水就离不开桂林一样。大数据,成了贵州被世界认知的新名片。”周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大数据产业的先行先试,让群山阻隔的贵州,领跑全国。
“贵州大数据的发展,激发了贵州不甘落后、奋力爬高、敢于创新的精气神。贵州贴上了大数据这张亮丽的标签,增强了发展的底气,为贵州加快发展带来了自信。”时任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接受采访时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