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江东去,长卷万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着全国“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
最: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后,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之地
一瓷载古今,一镇知中国。
中国,对世界来说,是China,也是china。如果想从china中读懂China,那就要从昌江之畔,千年瓷都景德镇说起。
一
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400余年的明清窑作群落、70余年陶瓷工业遗产……一串数字,组成景德镇陶阳里闻名天下的“密码”,也构成世界的“景德镇记忆”。
“历史上故宫九成多瓷器产自这里,这里也是我们国家唯一一处全面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徜徉在陶阳里文化街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翁彦俊一一介绍遗存,如数家珍。
“陶阳里文化街区最核心部分是御窑厂遗址,但在20多年前,这里被办公楼与民宅挤占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牵遗址保护,2015年3月和12月,先后两次对御窑厂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景德镇加速了对御窑厂遗址及其周边重点保护区的环境整治提升。现在,这里成为景德镇文旅融合新地标。”
“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这是千年陶都景德镇曾经的盛况。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徐家窑,是炉灶中著名的一灶。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柴窑,也是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的柴窑遗址。
此前很长时间,徐家窑因各种原因停烧。作为重要的遗产保护措施之一,2013年景德镇对以徐家窑为主体的明清窑作群进行修缮重建。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徐志军见证了重建全过程,“2016年11月,停烧38年后,徐家窑复烧开窑,窑火相传,就是要延续和弘扬传统柴窑烧制技艺。”
遗珍的保护领域不断扩大,措施也更加现代化。2021年7月,御窑博物院联合国内多家顶尖院校机构,筹建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2022年6月11日,全国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成立。
“有了基因库,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古瓷片的纹饰图案、磨粉材料甚至烧成温度,对我们确定陶瓷年代、确定陶瓷鉴定方法、推动陶瓷数字藏品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翁彦俊介绍说。目前这项工作已完成2400套、几十万条信息采集,并借力人工智能对数据标注进行提取,一期数据库正有序开放。“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制作5万件标本,涵盖晚唐直到民国所有典型品类。”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调研,并亲临景德镇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后,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
“总书记说,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回忆那个瞬间,翁彦俊欣喜难忘,“我还陪着总书记在博物院展厅里边走边看,汇报我们考古、文保和通过古陶瓷基因库挖掘陶瓷文化所做的工作。”博物院里展陈的瓷器大都是当年御窑落选品,经考古后被重新发现,它们或被修复或保留原样静静展示,用独特的肌理、造型、纹样诉说着历史。
二
“万世陶民夺天工,细致精品惊世人”,这是对景德镇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们的赞美。拉坯、修坯、画坯、施釉、烧窑……制作出众彩纷呈、精美绝伦的景德镇佳瓷,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
“总书记一边注视着我画画,一边问我从事行业多少年。我向总书记汇报说,从十几岁开始做,已经四十多年了。”一年多前,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的场景,手艺人孙立新记忆犹新。在陶阳里,集聚着40多位瓷器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及300多名学徒,在孙立新的影响下,女儿孙艺桓也开始学习制瓷技艺。“看到有这么多传承人,总书记很高兴。”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孙立新创作了名为“中轴线”的陶瓷作品。在他看来,北京中轴线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我在作品中用到了‘涌云’图案,就是要展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赓续前行的精气神。”
一辈子做一件事,祖祖辈辈干一件事,在景德镇,这样的手艺人世家随处可见。
“20世纪初,我的曾外祖父从江西丰城来景德镇学画,一辈子只画缠枝莲。外公开始尝试更多的绘画题材,母亲则学了选坯、画画、烧窑等众多工艺。”手工制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蔡文娟一家四代,始终坚守着青花技艺。相比先辈,蔡文娟更进一步,创立了自己的“青花故事”品牌,在传承发展的路上步履不歇。
“这些小杯都是用粉彩画的,画到了极限。”收藏鉴赏家马未都曾在节目里评价过几件陶瓷茶碗。而让他惊叹的瓷器,都出自“徐窑”。
“徐窑”品牌创始人徐志军刚40岁出头,但钻研粉彩工艺已经有24年。从做学徒开始,到2003年创业,20多年里粉彩成为他的全部。“习近平总书记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我们家已经有五代人从事陶瓷行业,从学手艺到学文化,自小耳濡目染,让我对中国陶瓷发展的脉络、美学有了深刻理解,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让技艺传承好、用好。”
技艺传承还跨越了家族薪火相传。与景德镇陶瓷技师学院一墙之隔的小屋内,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吴义兵正手把手教授十几位学徒作画。这处二十多平方米的绘画工作室里,吴义兵已先后培养出百余位优秀学员。
“只收基本材料费,无名无利,带这么多徒弟为了什么?”朋友的质疑,从未让吴义兵动摇过,只要他掌握的手艺,都要教学员们去学。“会的人越多,我们的传统技艺就越能得到更好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在守望与传承中,一代代“蔡文娟”“徐志军”“吴义兵”躬身入局、亲力亲为,守护着china的文化密码,传承着China独具魅力的文明基因。
三
在景德镇,有一个独特的群体——“景漂”。他们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因想探究“china”的奥秘聚集一起。对他们来说,瓷,不仅是“诗和远方”,还是真实的生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红的砖、灰的瓦、高耸的烟囱,陶溪川文创街区是“老味”十足的景德镇。这里曾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宇宙瓷厂,如今已成为人气最旺的潮流街区。
“陶溪川的肌理是老工厂,改造后成为陶瓷与陶瓷文化、艺术、手工艺等人群的生产、生活社区。”陶溪川文创运营公司总经理刚好,陪伴着这里的年轻手艺人一起创业、生活、学习。整个景德镇,这样的人群已超30万人,让老城愈发“年轻”。
2016年,作为青年创客,江欢喜“漂”到了景德镇,并于2019年成立个人工作室。“那时陶溪川刚建成,正着手孵化创客群体,我从摆摊做起,到了2020年开始进驻陶溪川‘邑空间’,接受创业孵化。”此后,从创作、制作,到售卖产品,再用销售的钱反哺创作、继续产出,几年间江欢喜完成了身份转变。2023年,工作室“十二生肖”产品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
陈赛杰也是“景漂”一族。“烧坯总会裂”“釉总是画不匀”“得不到市场认可”……青年艺术家遇到的问题,他都经历过。对瓷器艺术的热爱,身边满是志同道合的人,让他和陶溪川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不离不弃。“我有一个信念:越纯粹,越成功。”陈赛杰说。如今,他把小家扎根在陶溪川,立志从儿童视角创作一个IP。
有想法、敢付出,是“景漂”们普遍的特性,其中不乏“洋景漂”身影。
“如果你是陶艺家,不来景德镇,真的太遗憾。”来自韩国的Seo Byongchan在从事10年的教育工作后,2024年7月经导师推荐来到陶溪川,办起个人工作坊;毕业于泰国孔敬大学陶艺专业的May,8月份经朋友推荐来到景德镇学习。参观古窑、结识匠人、学釉下彩绘画、学拉坯技艺……只要来到陶溪川,他们的想法都能满足。“街区搭起一个平台,在收到世界各地艺术家申请后,会根据资历及作品进行评估,一旦进驻,我们会在住宿、创作材料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街区工作人员谢冰莹介绍。
从提供单品课程到一站式服务,从帮助集市练摊到入驻创客空间,从搭建创客小铺到打造智造工坊,陶溪川如变魔术般,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们聚拢到一起,并将他们的奇思妙想打磨成文化精品,让他们从china中了解、品味和感悟China,也让China源远流长的文化、文明通过自己在景德镇创作出的china,传播到世界。
策划 杭春燕
执行 戴军农 张妍妍
成员 郭蓓 厉欣 郭凯伟 曹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