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全国超过1.8亿人参加长期护理保险 这些短板仍需补齐→

字体:
— 2025—
02/07
09:22:13
2025-02-07 09:22:13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 龙晓勤 郑轶

  国家医保局消息,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启动试点八年来,全国49个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阶段目标已基本实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不仅改善了失能人员的生存质量,更减轻了家庭负担。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第六险。与基本医保不同,长护险主要用于保障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所支付的费用。

  今年,浙江湖州将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不超过90元,其中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30元,与基本医保费用同步征缴;职工医保个人缴费45元,通过医保个人账户代扣代缴。目前,湖州市长护险保障对象为重度失能人员。对于居家护理人群,护理机构上门服务,医保部门每月支付给护理机构1200元;住在护理机构的人群,医保部门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支付给机构。

  近年来,各试点城市不断完善基金筹措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失能群众能够及时兑现待遇、享受服务。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成都,长期护理保险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保障范围已由重度失能人员扩展到中度失能人员。

  养老护理员:
  失能老人温暖的依靠

  据统计,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约占40%左右,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对于他们来说,养老护理员就是他们身边温暖的依靠。

  上午10时,养老护理员李菊骑着电瓶车,来到成都市武侯区居民秦仲麟老人家里。

  今年90岁的秦仲麟老人患有患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去年8月向当地医保局提出长护险申请,被评定为重度失能一级。养老机构派护理员李菊上门服务,每月上门5次,每次服务两个小时。

  养老护理员 李菊:刚开始来的时候,她的双下肢水肿特别厉害,她每天都会用拐杖,她的手臂也会非常疼,通过我每一次来给她进行各个关节的护理,现在她用拐杖完全是没有问题了,双下肢水肿有明显的好转。

  李菊负责照顾的失能失智老人有30多位。她说,跟老年人相处很快乐,这份工作让她变得更有爱心,更有耐心。目前成都市有近6000人拿到了养老护理员证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老护理员队伍中来。

  成都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唐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抓好我们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我们的养老护理员的持证上岗率能够达到60%以上。

  长护险扩面在即
  还有哪些短板需补齐?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护险扩大覆盖面已提上日程。当前,国家医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以建立独立险种、制度覆盖全民、政策规范统一、契合我国国情为目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保制度全面覆盖、落地实施之时,失能群众能够及时兑现待遇、享受服务。

  长护险扩面在即,当前还面临哪些难点需要突破?

  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而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4计算,潜在的护理人才需求将达1000万以上。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刘远立:通过我们全国的调查,老年人的意愿,87%还是愿意在家里得到照护服务,这个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大量的规范培训的护理员,这个队伍要继续加强。

  从八年试点情况来看,长护险面临的痛点之一是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目前,90%以上试点地区的筹资都来自医保基金划转,尚未形成独立的筹资体系。“钱从哪儿来”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刘远立:我们从全世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费的缴费是必须的。另外财政予以一定的支出也是必要的。我们团队在全国6个城市的5000多人的入户调查,70%以上都表示愿意,筹资的额度在他们的意愿中每年大概是50到100元不等。

  专家建议,应该加快建立客观科学的第三方失能等级评估制度,以便精准确定哪些人可以享受哪种等级的长护险待遇。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刘远立:建立了等级的评估制度,失能程度越重,当然保障程度也越高。还有一个考量,它还考虑家庭支付能力的评估,同样的失能等级,如果家庭条件越差,保障程度也就越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长期护理;保险责任编辑: 阎沁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