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继本月14日向日本帝国石油公司授予东海三处天然气田的试开采权后,又给这些气田起了日本名称。日本经济通产省将在其主张的所谓“专属经济区”对华警戒线附近的由中国开发的“春晓气田”命名为“白桦”,将“断桥”和“冷泉”分别命名为“楠”和“桔梗”。
日本这一连串小动作,激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弹。有专家分析不排除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然而从操作层面分析日本的不智之举就会发现,在一段时期内日本尚不具备在东海发难的能力,其举动更多地只具有秀成分,而真正值得我们思量的是,日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做这样的“秀”。
政治上力不从心日本留了一条后路
日本经济通产省为本国企业颁发“生产牌照”之举其实早有预图,突然颁发的外部原因,显然与“春晓气田”即将投产有关,新华社早前已宣布“春晓气田”将于10月投产。然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日本的内部政治。对于以强硬和不妥协而自得的小泉内阁来说,对“春晓气田”即将投产不有所表示,不但将承受势力越来越强的新生代右翼派别的压力,而且也有损于小泉一贯的政治形象。在因邮政民营化法案引发日本执政内部公开分歧后,小泉的权力根基已越发摇坠,而强硬是最好的政治粘合剂。日本从“争常”的复杂事态中突然抽空将注意力转向东海,应是其内部政治合力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还是引发了小泉内阁的公开分歧。日本外务省人士对经济通产省的举动大为不满,话里话外认为经济通产省不懂政治。外务省担心,这不但会使本已冷淡的日中关系进一步冷冻,还可能给好不容易启动的六方会谈蒙上阴影。
除了现实的政治利益计算,可能对日本来说更为关键的是,在以下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该不该在东海与中国对抗到底?如果引发全面对抗怎么办?于是,日本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研究中国关于“共同开发”的建议。这一点日方近来已多次主动提及。
经济上操作困难日企未必马上投钱
取得东海天然气田的试开采权,是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多年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和实际行动不是一回事,倒是更像一级证券市场上的“中签”。至于什么时候将开采列入议事日程,还需看看大势。帝国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此前就表示过,不可能轻易地“把钱大把大把投到别国军舰游弋的地方”。他们将在启动时采取慎重态度。
从企业规避风险的角度来说,在气田开采这样耗资巨大的项目上,选择东海这样的高度风险区确实不可理喻。而帝国石油公司面对的“对手”,并不是“春晓气田”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民意,这个对手不是商业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日本企业没有一点胜算。
中国的项目不但开工早,而且有国家的强大支持,无论资金还是保护。在日本政体下,日企很难获得同样的支持———除非日本政府决定全面与中国对抗。可以说,虽然日本小动作不断,但是已经棋输一着。
台湾可能介入东海?日方手法值得深思
日本已先输一着为什么还在东海问题上大肆操作?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东京新闻》7月17日的长篇报道。报道说,在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之争中,台湾并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有迹象显示台湾可能介入。日本军事专家平松茂雄说,台湾的介入将使东海资源争议问题更加复杂,而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联合开发东海油田,日本将陷入极困难的境地。
上世纪60年代蒋介石治台期间,台湾和大陆曾在钓鱼岛问题上有过默契合作。但谁都知道现在台湾当局因其偏执理念,与大陆方面并不存在“默契”的条件。为什么日媒此时突然冒出这样一篇难以查证的报道?明眼人一看可知:日方与台方正就“渔权”在谈判0台湾可能介入东海”的报道醉翁之意不在东海,而在钓鱼岛,激发日本人的对台敌意后,在钓鱼岛问题上可以获得支持日政府立场的更多民意,也可为右翼势力拓展更多的政治空间。
日本的这一操作手法玩得很纯熟,而这一手法同样可用于东海。日本知道,在东海玩的小花样必会激发中国的不满,而这不满正可以为“中国威胁论”加入新注脚,从而为其在与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东西。
因此,虽然在东海问题上中国掌握了先机,但对日方的不友好举动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加以认真分析。而且,对于日本右翼的浊浪翻天,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