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不断被贸易谈判的不确定前景所困扰。无论是中欧的折中方案,还是中美贸易磋商的迷茫,种种不确定性使得中国纺织企业面临这样的隐忧:无法估算配额,无法预测成本,无法维持可靠的供应渠道……
中国纺织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化“危机”为“转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摆在企业及相关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制造”被绑上贸易纠纷战车
在欧盟重新实行配额之前,江苏梦兰集团不惜成本,将最后一批羊毛衫空运到了欧洲港口。集团副总经理何明说:“欧盟设限以后,我们的羊毛衫没有足够配额,只好停止出口,仅此一项直接损失就达五六百万美元。”
尽管中国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2004年的贸易额更是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但对外贸易一直在各种贸易争端和壁垒的纠纷中负重前行——
5月,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的化纤制针织衬衫、化纤制裤子等数类纺织品提起特保调查。近日,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纺织品压港危机得以初步化解;但美国对中国几类纺织品依然设置进口限制……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预警信息显示,欧盟委员会继对我输欧盟的劳保鞋、皮鞋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后,还将于近期对我纺织面料鞋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制造”受到的“狙击”不仅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对中国设限的行列,致使我国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专家指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纺织品将持续成为贸易摩擦的热点。
“各国对中国产品采取的贸易保护的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除了‘两反一保’,‘337调查’、SA8000标准等壁垒也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鹤云说。
仅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所发动的18起“337调查”,针对中国内地企业的就有9件。这意味着,外国企业一旦“应诉缺席”或败诉,该国所有同类产品都可能被禁止进入市场。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江海虹博士认为,特保和反倾销等调查,对企业杀伤力最大的往往不是结论而是其造成的干扰影响,在漫长的诉讼中,涉案国的相关产业可能遭到致命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