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外交苦斗犹酣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外交的重心和难点,正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先生一直关注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变化。在他看来,2005年中国外交确实在前几年积累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在外交问题上处理得好的,基本上都是政治问题;处理得不太理想的,通常是经贸问题。
《新民周刊》:你怎样评价今年的中国外交,有什么让你特别感兴趣和值得回味的地方吗?
曹景行:今年中国高层出访比以前多得多,中国面临的整个国际环境,今年在明显好转,特别是在和美国关系的调整,和周边大多数国家关系的调整上。
现在的外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和国际关系、经贸是合成一体的,不是过去狭义的外交。中国大外交的热点,正在从政治领域转向经贸领域,处理得好的基本上都是政治问题,处理得不太理想的,通常是经贸问题。
在周边问题上,2005年关系有所恶化的就是和日本的关系,但这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有所恶化”,而且这种局面可能还会僵持下去。
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正在增大,这主要靠实力和姿态。按照马上可能就要公布的统计报告,中国今年的经济规模可能已达到世界第四位,位居美、日、德之后。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地位。
另外,中国的和平外交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这是中国发言权增强的基础。像美国这样一个有实力但有时又咄咄逼人的国家,并不为国际上的多数国家所接受。
中国的和平发展得到国际认可,中美关系在2005年出现重大转折,这是2005年所有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值得讲的一件事。美国已确认中国的增长不能被“忽视”,从白宫的角度,似乎已跳出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已经承认中国在和平发展,认为中国并不会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构成根本挑战,这样的认识是第一次,是2005年美国对中国基本判断的一个重大改变。
这个判断实在太重要了,这也会让美国不会再来找中国太多的麻烦,而是寻找采取和中国共同经营的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这是最最重要的事。
《新民周刊》:从你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是如何感知中国外交的变化和影响的?
曹景行:我今年参加了几次直播六方会谈的报道,美国很重视朝核问题,它希望和中国共同处理这个问题。六方会谈的模式,就是美国希望借助中国影响力来设立解决朝核问题的框架,双方都知道这个问题不可能马上解决,但也只能采取这种方式,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看法。
我在欧洲发现,中国游客正在大量增加,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这是一种新情况,说明国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开放。
《新民周刊》:如何评价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亮点”?
曹景行:就这几年来看,我认为,对美国的外交做得最好,对东南亚的工作也做得不错,但在最近的所谓辱华问题上有一些问题。在事情还未清楚之前,在受害人身份还没有明了之前,我们就做出强烈反应,对此我持保留态度。
《新民周刊》:你刚才说重心和难点都已转向经贸问题,那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哪些瓶颈?
曹景行:确实如此,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今年明显已转向了经贸领域。人民币的问题,到现在仍在应付中。在油价问题上,也很难说中国已经处理得很好了。另外,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摩擦,原以为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些摩擦可以解决,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另外,像今年几次中国在海外的并购问题,进行得也不是很顺利。中国在国际期货交易问题上,在中航油和期铜问题上都出了事,损失很大。在经贸领域,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成绩并不好。因此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还处在“学徒工”期间,可能还要进行好好的磨练。
《新民周刊》:最大的瓶颈呢?
曹景行:中国经济已经在融入国际化了,对海外市场依赖较大,国际上相当一部分人正在抓住中国的漏洞。中国本来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实力和市场,把重要产品的定价权拿过来。比如,像中国8亿件衬衫才换回1架飞机,有什么办法呢,定价权在人家手里嘛。
我的评价是,中国外交在政治上是有积累的,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进展,但在国际经贸领域竞争上,我们才刚刚起步,还比较苦,类似10年前中美在政治上的苦斗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