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一年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国务院在安排2004年工作时,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了部署;
──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
──2005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0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原则同意国务院关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报告;
──2005年2月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情况;
──2005年4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2005年5至6月,国务院印发四大类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也相继发布;
……
至此,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在处置各种危机的实践中,党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减少损失。
人们不会忘记,在防治非典的那些日子里,哪里最危险,哪里疫情最严重,哪里就出现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
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治非典工作才取得最终胜利。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使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各种灾害事故,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平稳度过一次又一次危机。
非典过后的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一致,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组织动员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抗击非典,终于有效遏制了疫情。我们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
针对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多发的严峻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从健全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经济政策、增加安全投入、严格责任管理着眼,建立源头治本、政策治本的长效机制。2005年9月3日,国务院及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并要求严查矿难背后的腐败问题。
2005年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他要求,沿江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细致地做好工作。切实做好水污染的善后工作。对污水流过的地方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估,采取措施彻底清除污染物,不留隐患。要及早研究解决水体污染可能对江水造成的影响,研究治污的根本之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央和地方狠抓应急管理,整合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