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节后,珠三角大批制造企业遭遇的“民工荒”曾引起全国媒体普遍关注。日前,从该地一些IT制造工厂传出消息,春节过后,由于工厂工人流失,不少IT制造企业再度遭遇劳工瓶颈。
招工者的苦恼
古为民已经是第三年被工厂委以这样的重任——负责春节之后从四川的老家带回200个员工。然而,直到今天,古为民只完成了任务的1/3,带回来了60余人。
古为民是四川绵阳人,2003年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广东东莞的一家电子厂打工,当年被提升为工厂车间主任。“与去年相比,今年节后工厂仍大量缺工。”古为民说,“现在感觉人是一年比一年难招。”
据古为民回忆,这一情况似乎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一年,古为民在绵阳和周边地区总共只招到了70多人。2005年的情况也跟着糟糕,原来的70人有一半不愿意再来,只好又凑了30多人。而今年更不妙,到目前也只有60多人。好多人回去过完年后就不打算再来了。
古为民说,当初也考虑到招工的困难,所以年前就和老板商定开出了比较“诱人”的条件,比如,增加工资(工资从600月增加到1000元)和加班费、给老员更好的福利等等,“但是,这些招数还是不太奏效。”
有钱却招不到人,这让古为民大伤脑筋。据他介绍,即使是目前的情况下,还是有不少人托他带人出去,但很多并不是他需要的人。“以前我们工厂主要做电脑配件,都是一些简单的组装和加工,小学毕业的都可以胜任。”古为民说,“去年开始,工厂增加数码制造业务,对学历和技能有了一些要求。文化程度太低、年纪小、没有任何经验,都不太符合要求,而有经验,有学历的,又谈不拢。”
多家工厂竞相“抢工”
节后,记者在IT制造企业密集的广东东莞、深圳保安等地走访,发现几乎所有的电子、数码类工厂门口均挂了“工厂大量招工”等字样的条幅。而在节后民工返城高峰期,不少工厂展开了“抢工”大战。
记者在东莞发现,在车站和工厂门前,密布了众多“工探”(专门为工厂挖人者),一遇到背大包小包的民工,马上有多个“工探”围上去,开出“诱人”条件,试图把你往另一家工厂引。
“很多‘工探’是工厂内部人员装扮而成的,也有不少是职业介绍所受工厂老板之托前来挖人。”一位内部人员透露,“别看他们那么轻松,收入可不菲,‘挖’成一个有不少提成。”
“我们工厂前不久被挖走了10来人。”一MP3工厂老板十分气愤,“以前根本没有这种‘抢工’的现象,现在工厂和工厂抢工人十分普遍,你来抢我的人,我就要使法子去抢你的。”
记者调查发现,节后,绝大多数IT制造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缺工现象,尤其以新兴的电子、数码制造工厂为最。
不过“抢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很多老板已开始冷静思索造成工人流失和不稳定的原因,并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工人。已有部分企业开始“革新”,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来吸引外来工。还有不少电子制造厂老板正探索自己出资开办短期技术培训班,免费给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试图依靠自己力量缓解缺工压力。
大批工人流向长三角
“并不是外来的务工人员减少,而是很多人不再愿出来了,另外一些人选择去了长三角。”古为民说。
去年他带进厂的员工,有不少已流向长三角,其余有一部分则是回家老实种地或在家乡做点小本生意。“看起来小日子还都过得挺舒坦,感觉比外面打工强。”
“今年工厂的人员流动一点也不比去年少,直到现在,每天都有一些工人在离开,大多去了长三角。”东莞某电脑配件厂负责人说,“与去年相比,今年不仅流失的是工人,就连一些领导层面的职员也走了,他们一走,就带走其手下的大批工人。”
近年来长三角一大批IT制造企业迅速崛起,而且不少原在珠三角的IT制造企业也北移至长三角,导致大批原来在南方的工人流往北方。对此,南方人才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分析,“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呈现出多极化流动的趋势,这也客观上降低了民工向珠三角流动的热情。”
而一些IT公司经理却把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上游工厂给员工的待遇过低。“这主要是由于珠三角地区的劳动薪酬不再具有吸引力所致,很多工人几年都没有涨过工资。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薪酬普遍要高于珠三角地区。”一位经常穿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脑公司老总说,“如果长三角制造企业工资普遍超过珠三角,在生产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工人自然就会选择前者。”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珠三角地区,60%以上的IT企业是接订单来生产的,去年四五月份缺工现象初现时,一些IT制造企业不敢接订单或者接了订单后外包给别的工厂,到七八月份严重缺工时,企业产能不足,有的开始缩减生产线。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广东从今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规定了制造企业员工的最低工资,而深圳关外的一些工厂的普遍工资均上涨了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