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413万吨,与“十五”提出的1300万吨的总量控制目标相差113万吨,仅比2000年减少了2%。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三大因素导致COD控制指标未完成。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说,首先,“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未达到预期目标。造纸工业是排放COD的重点行业,草浆造纸是污染水环境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纸及纸制品需求强劲,产量从2000年的2487万吨提高到2003年的4849万吨,2005年预计会超过5000万吨。
其次,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不理想。截至2005年底,2130项治污工程,完成1378项,仅占总数的65%。完成投资864亿元,占总投资的53%。由于工程项目的进展不理想,造成仅有60%的水质监测考核断面达标,重点流域中仅有淮河流域完成COD削减目标,其余大多差距较大。
此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难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尽管近几年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加速,污水处理能力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资金的相对短缺,目前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滞后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城市生活污水随着人口的增加不断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速度大大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导致生活污水收集率不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缓慢,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化学需氧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同时,污水处理收费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有效运转。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在昨天的同济-汇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幕论坛上表示:“美国兰德公司最近预测,中国如果沿用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20年资源基本用尽,自然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中国将变成一个很穷的国家。”如果不解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大问题,中国到2020年可能变得很穷。
曲格平说,25年来,中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环保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计划指标年年超额完成,但环保指标年年完不成,原因就在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仍在继续。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曲格平进一步解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也缘于长期以来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重大计划、开发项目不按科学、民主程序进行,而是谁权力大谁拍板。
让曲格平欣慰的是,“”规划提出了八项约束性指标,如工业消耗量、水消耗量等都与环保有关。一些城市也意识到“环境优先”的重要性,比如太原最近考虑到环境影响,放弃了一个46亿元的火力发电厂项目,堪称地方政府发展观念的一大突破。
“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循环经济,到2020年,才不至于很穷。”曲格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