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阿芮姑娘,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自己的博客,查看留言并回复。如果中午有空,就写上千儿八百字更新博客。
在中国,很多网民都像阿芮姑娘一样体验着“博客化生存”。百度网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博客人数已达一千六百万。据最近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传媒蓝皮书》预测,今年中国的博客规模将超过六千万,到二00七年可能接近一亿。有媒体说,中国正迎来一个“全民博客”的时代。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博客,博客就是那个虚拟的自己。”博客网董事长兼CEO方兴东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博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文化现象,使更多的中国人寻找到表达空间。有专家说,博客也许会在中国开启一个“写作民主”的新阶段。
今年二月,在“两会”之前,人民网推出强国博客,这是第一个博客服务平台。“两会”期间,强国博客推出了“两会”代表委员博客,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在代表委员博客上留言,百姓可以与代表“零距离接触”和“互动”。
博客在中国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名人开博。新浪推出博客服务后,拉进了一大批名人开博客。名人效应场转移到博客,为网站赢取了令人瞠目的点击量。曾经导演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徐静蕾,以其本人的才气及平实真诚的写作风格,点击量已超越千万量级,相当于一个中型网站的点击量。除此之外,童话作家郑渊洁、演员李冰冰、地产大亨潘石屹等各路名人都有开博,博客给了老百姓一个与名人接触的平台。
有点击量,就有“注意力经济”。在个人博客上做广告,收益归网站还是归博者本人?此争议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另外,各路名人网上“博”完网下“博”,徐静蕾、郑渊洁、潘石屹纷纷推出博客文集。不过,网上的高点击率并未带来网下的高购买率,《老徐的博客》在上海上市五天仅卖出六本,《潘石屹的博客》因为签名售书活动的带动,情况要好,一周卖出一千多本。对此,著名媒体人同时也是博客红人洪晃说:“葡萄几块钱一斤,而葡萄酒呢,几万块钱一瓶,博客文字是葡萄,一本书就是葡萄酒。所以要让自己的博客文字先成了葡萄酒的水平,才能出书。”
博客让人们的表达更加自由,也源于此,博客使网路纷争四起。人们要不要对博客上发表的言论负责?博客需不需要立法?支持立法者称,博客是自由精神的集中体现,但自由也要面临约束,须让博客在法律的规范下得到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而反对立法者认为,立法对于博客来说具有滞后性,现有法规基本能满足博客规范需要,不能抱有用立法来解决一切的心态,博客立法对博客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法就灵”。
博客在中国兴起,一片繁荣的背后,也隐藏不少问题。博客在中国将走向何方?答案也许只掌握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博客手里。
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只要通过简单的用户注册,每天把自己创作的文字或照片像写日记一样公布在博客网站里,他就成了一名博客;同时,全世界十几亿互联网用户马上就能看到他的日记。近来,很多互联网用户热衷于写博客日记,更多的人出于好奇去读博客日记。博客网站有点儿像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里面人声鼎沸。博客们就像个买卖人,用刺激的言辞吸引人们的注意;他们冥思苦想,必须每天都推陈出新,日记的题材更是无拘无束,有非常严肃的分析文章,有各种奇异的思绪,有孤芳自赏式的自我展示,有博客间激烈的对骂。拜访博客网站人数不断扩大的现象正在形成一个浪潮,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