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拉动房价是负责任的一种做法。”6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名政府官员说,“房地产业现在已成为重要的税源和财政收入来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很大。”在“国六条”和“十五条”细则出台后,北京市朝阳区这位官员的表态,委实令人大吃一惊。
难道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又要重演吗?“国八条”调控之所以未达预期目的,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抵制。由于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中有着很深的利益联系,调控房市犹如为自己刮骨疗伤,他们既没有这种毅力也没有这种兴趣。北京市朝阳区亦不例外。据6月11日的《经济观察报》报道,奥运相关项目的建设,朝阳区需要筹措资金149.66亿元。但是,朝阳区内创造的400亿元税收,本级财政能拿到的只有84.5亿元。这其中又有一多半要用于改善居民基本生活。缺口怎么办?按照那位官员的思路,只能靠房地产及建筑的税收,倘若房价不上涨,它们就面临资金瓶颈。
这就是说,对于朝阳区而言,它的事权与财权是不对等的,除了从房地产及建筑的税收方面弥补缺口,并没有其他能立竿见影的办法。这正是许多地方政府的现实困境。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以下政府,抵制调控房价的政策将是出于本能。换句话说,他们除了抵制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而地方财政所占比例萎缩,财政缺口过大。根源在于,我国的分税制体制停留在中央对省级分税的层次,部分地方延伸到市(州),而县、乡(镇)两级基本上无税可分。这种制度设计参照了西方国家的做法。问题在于,西方国家多是三级分税,而我国却是五级政府。由于这一瑕疵,便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国家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精精光光。”
在中央财政迅速增加,地方财政收紧的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并不清楚,造成上下级政府间事权相互交叉,混淆不清。由于地方财政缺口大,地方政府不得不长期依赖于中央“税收返还”、“补贴”。但是,我国至今没有为“返还”、“补贴”专门设计出配套的制度,导致各地不得不为了争取上级的“补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跑关系、搞公关,这不仅加大了资源配置的成本,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财力过于集中于中央,而事权划分不清,地方政府负担过重,他们就容易走“歪门邪道”。因而,必须正视地方政府的现实困境,对目前的分税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地方财力和事权保持或接近一种平衡,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对中央的每一项政策都严格执行。今年1-4月份,全国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1.5万亿元,而中国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刚刚突破3万亿元大关!这就意味着,现在改革、完善分税制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解决了这一问题,再也不会有哪个地方政府敢轻易对中央的调控政策唱反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