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孙鸿烈
“青藏铁路经济带”要环境规划先行
青藏铁路大部分是从海拔在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带通过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层稀薄,草皮一旦破坏,地表很快就会变成沙砾的土地,再想恢复是很困难的
“我们不能说青藏铁路开通后,一定会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事先有所考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日前,孙鸿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强调:“西藏的生态一旦破坏的话,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有关青藏高原的研究,孙鸿烈可谓“泰斗级”的人物。自1961年开始,孙鸿烈先后几十次到高原考察。他主持编写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34部)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等一系列专著。
通车将引发的几种环境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西藏各地市、各部门正在围绕铁路做文章,酝酿各自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青藏铁路经济带”的构想,以及铁路通车后的招商对策和依托铁路开辟内地市场等设想。你对此有何建议?
孙鸿烈:我觉得首先要做好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规划,目前的规划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考虑得不够。作为自治区一级的政府,应该首先把规划建立起来,如何按照规划实施和执法,那是下一步的事。
《第一财经日报》:青藏高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旅游热点。有人担心,大量人员进入对青藏高原环境破坏程度会加剧。你对环境问题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担心?
孙鸿烈:青藏铁路对西藏的开发建设非常关键。但通车后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在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青藏铁路大部分是从海拔在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带通过的,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层稀薄,草皮一旦破坏,地表很快就会变成沙砾的土地,再想恢复是很困难的。
另外还有冻土的问题。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在这里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冻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地方降水量很少,夏天冻土融化后,就能给地表植被提供水分,冬天又能把积累的雨水冻结起来,这就等于地下有一个水库。如果冻土不断融化、水位持续下降,不仅会给青藏铁路的路基带来损害,对整修沿线的植被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青藏铁路采用了架高路基,减少热量下传的技术手段,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青藏铁路运行之后,在沿途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沿途车站周围的环境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的话,植被也会受到破坏。
|